拔罐没有颜色,应该是风气胜,风性擅行,不易留淤,故不易出色。拔罐出水汽是湿邪,湿邪胜易出水气,甚者出水泡。如果痛的厉害属于痛痹(也叫寒痹),寒主痛。
夏天,每个人都穿凉爽的衣服。有些人总是能在他们的肩膀、背部、腰部等处看到红色或紫色的圆形标记。,他们一看就知道自己有拔火罐,甚至有的人背上都是大蛋糕。不仅在中国,在国外,拔火罐也很流行。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拔火罐!
为什么说十抽九抽,长抽淤泥,拔火罐那些东西
在讲解“十拉九虚,长拉必致瘀”之前,先说说拔罐的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夏天为什么拔火罐?在其他季节,尤其是冬天,拔火罐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来看看拔罐的原理。拔火罐通过压力差将皮肤中的水分、寒气和毒素从皮肤之间的缝隙中吸出来。现在有拔罐和气罐。拔火罐比气罐危险,但是效果好一点。热胀冷缩,我们的皮肤和毛细血管也是如此。当温度高时,皮肤的毛孔张开得更宽,血液和体液更容易流动。所以最热的夏天更容易把东西拉出来。火罐先加热,使毛孔张开更宽,所以比一般的气罐好。
拔罐的颜色一般为红色、紫色或不变。都说红色是湿气,紫色和紫黑色是冷的,红色更容易起水泡。什么都没变就说明没事。
拔罐有两种:固定拔罐和拔罐。前者有一个固定点,可以拉出更多不舒服的地方。拔罐时,先涂上药油润滑,然后可以在身上移动一两罐。背部光滑的地方适合走罐,固定点适合拉肩关节。
先说说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拔出的东西,除了寒、湿、瘀毒等。,也会和自己的好组织液一起被抽出来。中医说生命力丧失。如果拔罐次数太多,对身体有用的东西就会流失,伤元气。所以要控制时间和频率。一般10分钟内拔罐比较好,两三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十抽九缺,长抽会淤血”。过于频繁的拔罐容易伤元气,造成虚弱,而过长的拔罐则会导致血瘀过度,甚至出现水泡,对身体不好。血瘀是“坏血”,里面有一些“好血”,但是画的时间太长,就会有更多的“好血”。
都说水泡可以破,但是要消毒,涂点碘酒什么的。小气泡不破裂,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大的最好打碎消毒。
另外,不是每个人都能拔火罐的。孩子皮肤弱,最好不要拔;年纪太大,糖尿病等皮肤易破,最好不要拔;皮肤病、炎症、受损部位无法拔出;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贫血、血友病等。,无法删除;不要拔除静脉曲张、肿瘤、大动脉等部位;不要拉出精神错乱,醉酒,饥饿,饱腹的状态。
最后,拔火罐,尤其是拔火罐,要由专业人士拉,否则容易烫伤。著名歌手齐秦有过拔火罐的经历。拔罐要在不易着火的环境下操作。拔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吹空调,因为此时毛孔大开,容易导致寒湿重新进入体内,拔罐效果打折扣。几天前,边肖曾经捧着杯子,但痕迹并没有消失。结果他去海边玩,游泳。过了两三个小时,痕迹基本消失了。
国内外研究发现,拔罐负压作用下,负压引起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产生瘀血,这是拔罐的起源,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发生溶血。在身体的自我调节中,具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作用。,起到良性刺激作用,促进其正常功能。
拔罐后如何辨别罐的颜色?颜色越深是否意味着湿气越重
罐印的颜色深浅主要取决于体内水分、拔罐时间长短、医生的手法等因素。一般来说,罐印的颜色有紫黑色、红色、深红色等。这些颜色是什么意思?
拔火罐后的颜色代表什么
1.坛封紫黑黑:一般表示血供不足,因月经不畅而瘀血,寒气重时也会出现此痕。
2.可印紫斑:一般以虚寒证为主,寒凝血瘀,穴位有明显斑点,表示相应内脏无力。比如出现在肾俞穴,就表示肾虚。
3.缸痕散在紫点,深浅刚好一个,表示气滞血瘀。
4.缸印鲜红明亮: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壶印红黑:表示血脂偏高,热邪。
6.水箱内壁有水蒸气,说明这部分有水分。
7.罐头标志上出现水泡,表明体内水分过多。如果水泡里有血,就是湿热毒性反应。
拔罐时没有明显的拔罐痕迹或拔罐后痕迹很快消失,表明身体正常,内脏无疾病。
拔罐注意事项
1.拔罐时,选择的地方应空气清洁,室内温暖避光,防止患者感冒。拔罐后盖好衣服保暖。
2.患者要选择合适的体位,既舒适又方便拔罐。拔罐时,不要随意移动,以免拔罐脱落。
3.在先前拔罐部位的瘀斑消失之前,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拔罐。
4.如果出现水泡,小的不用治疗,但要防止被抓伤,避免感染;大的可以用消毒针扎破,水泡里的液体可以放出。然后,给它们涂上紫色的药,盖上消毒敷料。
5.当采用刺络拔罐法时,出血量应适当。成人每次出血不超过10毫升为宜。一般急性病出血量和体质强的可以更合适;慢性病,老人,小孩,身体弱的都要少出血。强硬治疗可刺血拔罐2 ~ 3处,反复治疗可刺血拔罐2 ~ 5处,一般不要太多。
专家认为,火罐颜色越深,水分越重。这个说法不全面。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拔火罐的痕迹自然也不同。人体内水分过多会引起食欲不振、面部油腻、舌苔白厚、浮肿等多种症状。如果确定湿气重,一定要及时处理,以免让湿邪危害身体健康。
中医推荐食疗祛湿。常见的健脾祛湿食品主要有山药、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等。至于药效,真的不是小事。薏苡仁,中医称为“薏苡仁”,在《神农本草》中被列为上品。可治湿痹,益胃消水肿,健脾益胃,长期服用。由于水分的重消化功能降低,所以最适合煮粥,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