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疾病,大多集中在人的婴幼儿时期,多见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分为腹股沟疝气和脐疝两种,表现症状为小儿的肚脐或者是生殖器部位出现比较大的凸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包。
现在对于疝气的了解一般归咎于腹腔内压力过大,从而导致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了异常。
容易患上疝气的幼儿一般比较爱哭闹、情绪不稳、饮食困难、在脸上还常常表现为三青:鼻梁、眼角、太阳穴明显发青涩,有些甚至延伸到嘴唇部位,此时如果观察内踝和外踝,如果也有青筋、青脉,就要及时引起重视和提前干预。
疝气就好像一个破损的轮胎会在比较薄的部位出现凸起的包一样,由于腹腔压力过大引起。
治疗小儿疝气一般为保守治疗和开刀手术,开刀手术孩子比较遭罪,但其实疝气的起因是三焦不通,肝郁气滞,才导致了腹腔压力过大。
它和痔疮的发病机理比较类似。
所以如果在早期能及时发现,完全可以尝试保守治疗,也不至于发展到特别严重的地步。
比如说可以采用 穴位按摩法 。
我们首先找到阴包这个穴位,它位于大腿内侧股骨内上踝上四寸,然后轻揉阴包穴。
患有疝气的小儿一般会感觉比较疼痛,需要家长耐心安慰, 阴包 穴 是足厥肝经循行路线经过的地方, 针对此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肝郁不通,释放体内压力。
在找穴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推断穴位,疼痛较为明显便是。
一次按摩十分钟即可,即使经过手术治疗的儿童也可经常推按此穴防止复发,平常亦可通过对此穴的按摩来对幼儿进行保健,疏解肝郁。
一旦揉开,淤滞化解,小儿疝气便会明显好转。
身体哪边有疝气,便选择着重推按哪条腿的阴包穴即可。
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座宝库,至今为止还在造福着华夏儿女,在 健康 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值得我们后人发扬和传颂。
疝气是一种比较常遇到的疾病。那么治疝气有什么民间的药方呢?现在就由我来跟你讲一讲治疝气的相关民间药方吧!
治疝气的民间药方1、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杨某,男,29 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黄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2、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3、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病例验证】治疗小儿疝气病32例,服药4~40剂,痊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86.1%。
疝气按摩的穴位1、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2、推补肾2分钟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3、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4、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以上就是疝气按摩哪些穴位的一些相关内容,按摩治疗疝气可以结合文中介绍的几个按摩手法,这样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哦。
疝气的食疗方1、茴香粥
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行气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2、荔枝粥
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茴香无花果饮
中都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及大隐静脉。按摩中都穴具有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少腹痛,遗精,泄痢等作用。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中都穴位位置图、准确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取穴位置】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位置】
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功能主治】
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穴位配伍】
配血海、三阴交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次髎、三阴交治痛经;配脾俞、阴陵泉治白带症;配足三里、梁丘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配太冲治疝气;配三阴交、阴陵泉、膝阳关、膝关、伏兔、箕门治下肢痿痹瘫痛。
【穴位治法】
平刺0.5~0.8寸;可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