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次方根下,如果是负数,则此数无解或无意义。因为任何数的偶次方都不为负数。
奇次方根下,还是有解的。如负2开三次方根就约等于负1.25992105。
√2= 1.4142135623731 ……
√2 是一个无理数,它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是一个看上去毫无规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发现了这种奇怪的数,这推翻了古希腊数学中的基本假设,直接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根号二一定是介于1与2之间的数。
然后再计算1.5的平方大小……也就是一个用二分法求方程x^2=2近似解的过程。
扩展资料现代,我们都习以为常地使用根号(如 等),并感到它来既简洁又方便。那么,根号是怎样产生和演变成这种样子的呢?
古时候,埃及人用记号"┌"表示平方根。印度人在开平方时,在被开方数的前面写上ka。阿拉伯人用 表示 。1840年前后,德国人用一个点"."来表示平方根,两点".."表示4次方根,三个点"..."表示立方根,比如,.3、..3、...3就分别表示3的平方根、4次方根、立方根。到十六世纪初,可能是书写快的缘故,小点上带了一条细长的尾巴,变成" √ ̄"。
1525年,路多尔夫在他的代数着作中,首先采用了根号,比如他写是2,是3,并用表示,但是这种写法未得到普遍的认可与采纳。
直到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第一个使用了现今用的根号"√"。在一本书中,笛卡尔写道:"如果想求n的平方根,就写作±√n,如果想求n的立方根,则写作³√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