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后艾灸的穴位
1.颈部取风池、天柱、列缺、后溪
2.肩部取肩髎、肩贼、肩中俞、肩贞、隔俞、条口
3.肘部取曲池、天井、尺泽,小海腕部取阳池、阳溪、阳科
4.指部取阿是穴
5.腰部取肾俞、腰阳关、后溪
6.髋部取环跳、秩边、承扶
7.膝部取膝眼、阴陵泉、梁丘、鹤顶
8.踝部取昆仓、丘墟、解溪。
扭伤艾灸的方式
①艾炷灸:每穴施灸3~5壮,每日1~2次。
②艾条灸:取所需等穴位,艾条悬灸,每穴5~10分钟
艾条悬灸,每穴5~10分钟,阿是穴可灸至20分钟,每日1~2次。
③隔姜灸:老姜片上置艾炷灸3~5壮,每日1~2次。
④隔姜硫黄灸:老姜片上置预制之硫黄灸料,点燃灸至穴位灼热时压灭,每日1次。
脚扭伤了的 治疗方法
1、分清伤势轻重
①如果脚扭伤后能持重站立,勉强走路,说明扭伤为轻度,可自己处置。
②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着疼的地方在骨头上,并逐渐肿起来,说明可能扭伤到骨头,应立即去医院摄片诊治。
2、正确热敷冷敷
①扭伤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时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凝血,控制伤势发展。用冰袋或者凉湿毛巾冷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内出血、肿胀、疼痛及痉挛。
有时候身边没有冰袋,那么最简单的 办法 是用凉水侵湿毛巾敷在扭伤脚的部位,或者直接取来半盆凉水把脚放进去。冷敷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中间停一个小时之后进行第二次冷敷。
扭伤的 注意事项
1、要休息,避免被扭伤的脚用力着地,受伤后马上休息,可以促进较快地复原,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以防伤势恶化。
2、在扭伤初期,肿胀和疼痛逐渐加重,应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待病情趋于稳定后,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动。
3、要定期到医院去做X光检查,脚部扭伤一般不会 骨折 ,常见的是软组织损伤和韧带拉伤,拍片子是为了排除骨折或者关节错位。
4、观察露出脚趾或手指的颜色,若有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表示包得太紧,应解开重包。
5、可以外用跌打损伤药物,比如外涂红花油,活络油,云南白药喷雾剂,活血止疼酊之类的外 用药 物。外用药物最好是在受伤一到两天之后使用。
6、受伤后平时要把伤处抬高于患者心脏高度,可以止血止肿。坐在沙发上时用一个凳子把扭伤的脚放在凳子上。
②24小时后,破裂血管流血停止,这时可用热敷,促使扭伤处周围的淤血消散。确诊没有骨折和关节错位之后,接下来等扭伤过24小时之后才可以热敷。
热敷之后还可以加压,先用干净敷料盖住伤口,用手、绷带等压迫患处,可减缓伤势恶化,包扎时,从伤处几寸之下开始往上包,大约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状重叠,以平均且稍加压力的方式逐渐包上,但经伤处时要松些,保证伤肢 血液 循环畅通。
3、正确按揉扭伤
扭伤初期,以在血肿处做持续的按法为好。24小时后做揉法,以肿处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擦揉。
4、合理正确用药
①扭伤初期,不需内服药,不宜外敷活血的药物,以免血流更多,肿胀更大,必要时用点“好得快”喷洒伤处,会感到舒服点。
②24小时后,内服些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肿后就不必内服和外敷药物了。
5、石膏纠正骨头
①刚上石膏约10、20分钟内,不能随便移动患足。因为此时石膏还未发硬,易变形。
②上好石膏的最初24小时内,应注意石膏的松紧。
③足部上石膏后,一般不宜着地行走。
④夏天上石膏,足应放在凉爽处,防止足汗过多而积聚在石膏内。
⑤冬天上石膏,就注意患肢保暖,在石膏外的足端不能冻伤。
⑥如上石膏后疼痛加剧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穴位顺口溜
2. 中医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3. 艾灸熏穴位的的正确方法介绍
4. 四大养生穴位艾灸顺序
5. 艾灸防病治病的穴位和灸法
6.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补气
7. 艾灸养生穴位
1 扭伤可以艾灸吗可以。
艾灸的效用在于发挥镇静、镇痛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对扭伤产生的疼痛、肿胀有辅助治疗作用。
2 什么情况的扭伤可以艾灸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皮色发红,多为皮肉受伤,青色多为筋伤,紫色多为瘀血留滞,这些情况可以使用艾灸来辅助治疗。
3 扭伤艾灸什么部位
1.颈部取风池、天柱、列缺、后溪;
2.肩部取肩髎、肩贼、肩中俞、肩贞、隔俞、条口;
3.肘部取曲池、天井、尺泽,小海腕部取阳池、阳溪、阳科;
4.指部取阿是穴;
5.腰部取肾俞、腰阳关、后溪;
6.髋部取环跳、秩边、承扶;
7.膝部取膝眼、阴陵泉、梁丘、鹤顶;
8.踝部取昆仓、丘墟、解溪。
4 扭伤艾灸的方式
1.艾炷灸:每穴施灸3~5壮,每日1~2次。
2.艾条灸:取所需等穴位,艾条悬灸,每穴5~10分钟,阿是穴可灸至20分钟,每日1~2次。
3.隔姜灸:老姜片上置艾炷灸3~5壮,每日1~2次。
4.隔姜硫黄灸:老姜片上置预制之硫黄灸料,点燃灸至穴位灼热时压灭,每日1次。
阳溪穴(双侧):位于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段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阳谷穴(双侧):位于手腕尺侧,在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阳溪穴与阳谷穴可以促进手腕关节周围的气血运行,使劳损、僵硬的肌肉及软组织得以恢复,缓解腕关节酸胀疼痛等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