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是憋尿的地方,而膀胱是有一定的弹性的,因此平时不建议憋尿,不然比较容易伤害到膀胱,患有一些疾病,有些人就有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顾名思义就是膀胱活动太过了,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吧。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怎么治
有些人的膀胱疾病是膀胱过度活动症,那么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怎么治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综合征,可以出现在很多疾病中,只要以尿急为特征的,伴随有尿频、夜尿增多或者是尿失禁的这样一组疾病,都叫膀胱过度活动症。最核心的症状为尿急。据统计,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男女比例接近,约达16%,甚至比糖尿病还要高,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如果膀胱过度活动症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选择配合针灸的方式一起治疗,这样治疗效果会多好些。若膀胱过度活动症病情较严重患者可能需要做手术治疗。该疾病应该要尽早到医院做处理,以免病情长期发展下去对于心理及生活等造成影响。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改善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治疗好的,那么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改善症状是什么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指膀胱没受一切正常的人的大脑脊椎神经控制,过多收拢造成尿频尿急、特别是在夜尿频尿急。有的人能够有小便失禁病症,这类小便失禁通常是病人错过了小便未到洗手间里就憋不住尿随后小便失禁病症。也叫急迫性尿失禁。病人的尿频尿急通常没有尿道疼痛,换句话说没有尿路感染症状。这类尿频尿急、憋不住尿与感染不相干,能够根据排尿功能训炼及内服卫喜康来控制病症。
通常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不尽感,以及下腹部会阴部坠胀不适,多见于中老年的女性朋友。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因为慢性的尿道以及膀胱炎症刺激引起的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不协调活动,同时神经的调控紊乱,导致膀胱逼尿肌不自主的收缩而引起上面的症状。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吃什么药
膀胱过度活动症吃药治疗就好了,具体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吃什么药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疾病,并且伴有尿频,夜尿的症状。在治疗的过程上是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同时要多吃具有消炎效果的食物,比如豆类,绿茶等,都是对恢复有好处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首选的药物通常是M受体阻滞剂,最常用的是托特罗定和索利那新,托特罗定是膀胱高选择性的M受体阻滞剂,能够同时阻断M2和M3受体,对膀胱的亲和性高于唾液腺,常用剂量为每日2-4mg,分为缓释型和普通片。如果选择的是索利那新对M3受体的亲和性较高,因此口干、便秘等副作用相对托特罗定而言要更低。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会自愈吗
部分疾病不治疗都会自愈,其中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会自愈吗?
一般膀胱过度活动症不会自愈的,不过膀胱过度活动症本身不属于器质性的疾病,它和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服用调理神经的药物,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同时要注意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转移注意力,症状就会逐步的好转。但是通常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最好是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
要知道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尿常规正常,就是频繁的尿频、尿急,建议应该进行行为治疗,比如多喝水,多排尿,每次排尿应该大于200ml,通过这样的锻炼,绝大多数可以有效的减少尿频。还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推荐卫喜康,每晚睡前口服1片,连续治疗4-8周症状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膀胱疾病的种类其实是有很多的,比如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其中一种,膀胱过度活动症还不算太严重的疾病,至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可以治疗好的,而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常见的还是吃药来治疗了,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相关知识吧。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膀胱相关疾病有膀胱过度活动症,那么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频为主要表现特征的症候群,还可以伴有夜尿,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前这种疾病的病因并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一种是逼尿肌不稳定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症,逼尿肌在储尿期出现异常收缩,可以引起相应的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也可能是因为膀胱感觉过敏,在膀胱相对较小时,出现了排尿的欲望。膀胱过度活动症还可能因为尿道及盆底肌功能的异常。膀胱过度活动症也可能是精神异常或者是激素代谢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治愈吗
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比较多,那么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治愈吗?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可以治愈的,需要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通常膀胱活动症是由于膀胱肌的收缩功能出现障碍引起的,和膀胱炎、膀胱囊肿等疾病有关,需要做膀胱彩超和尿常规检查确诊。如果膀胱过度活动症是膀胱炎引起的,服用抗生素消炎治疗即可康复。
如果膀胱过度活动症是膀胱囊肿导致的,需要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严重时可以做手术治疗。如果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搭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该药常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尿频、尿失禁症状。
膀胱过度活动症吃什么药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需要吃药治疗的,通常膀胱过度活动症吃什么药呢?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指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部分患者可以急迫性尿失禁。药物主要有M手术阻滞剂,比如索利那新以及托特罗定等,也可以合用抗焦虑药,如丙咪嗪、安定等。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需要上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如果M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可以加用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代表药物是米拉贝隆,商品名叫做贝坦利,能够兴奋膀胱上的β3受体,从而达到松弛平滑肌、减轻症状的作用,其他可选的药物还有镇静和抗焦虑药、钙通道阻滞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以及中草药制剂。
膀胱过度活动症和尿路感染的区别
膀胱过度活动症和尿路感染容易被搞混,那么膀胱过度活动症和尿路感染的区别有哪些呢?
健康人,膀胱内的尿是无菌的,即无细菌或其他感染微生物存在。将膀胱内尿排出体外的管道,即尿道,不存在感染性病原体或仅有极少病原体,不会引起感染。目前尿路感染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尿路感染是由于一些外来的细菌病毒逆行感染指尿路而导致的出现一系列的膀胱刺激症或者是全身症状的情况,它会使身体产生炎症反应,而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由于膀胱的肌肉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而产生的疾病。
膀胱过度活动症和尿路感染两个从本质上就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疗方案上也是不相同的,尿路感染需要抗感染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需要抑制肌肉的收缩。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病,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将其定义为一个新名词,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侯,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升高,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3]。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流行病学
OAB不是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地方病。由于OAB常与尿失禁相混淆,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诊断标准又不同,因而所总结的发病率或流行性差异很大[4]。但也有人认为不同的国家其流行性大致相同。在法国、意大利、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其发病率为11%~22%。而估计欧美国家大约17%的成年人罹患此病。全世界患病人数大约在5千万至1亿左右[3][5]。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我国目前尚无本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过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在北京地区调查显示:50岁以上男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4%,18岁以上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0.4%[7]。正确地处理OAB,必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
OAB的症状是因为膀胱充盈过程中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所致[8],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它可能是由于中枢抑制性传出通路,外周感觉传入通路或膀胱肌肉本身受到损害造成的,这些原因可以单独或联合存在[9]。
桥脑上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处病变常导致抑制不足,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发生率为75%~100%,一般不伴有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而脑桥-骶髓间病变,多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加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0]。糖尿病等引起骶髓周围神经病变,也有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报告,这可能与其病变的多灶性有关[10]。此外膀胱出口梗阻引起不稳定膀胱的发生率高达50%~80%,它通过膀胱壁的神经、肌肉改变,最终引起逼尿肌兴奋性增加,出现OAB症状。
三、诊断
应用ICS或尿控学组的定义,OAB是一个经验诊断。仔细询问病史非常重要,包括典型症状和相关症状。病史采集应涵盖内科、神经科和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史和治疗结果。同时需要详细的排尿日记,并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体格检查的重点在腹部、盆腔、直肠、神经系统。尿常规检查是必须的,若为阳性则需进一步作细菌学、细胞学等检查。而对于排尿后残余尿测定、尿动力学检查等则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选择地应用。在排除了感染、结石、膀胱原位癌等病理状况后,即可作出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四、治疗
一旦诊断患者可能有OAB,就要认真考虑是否需要治疗,了解患者是否有治疗的要求。因此初期的治疗要围绕病人的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确定治疗的路线。
由于OAB是一个症状诊断,因此其治疗只能是缓解症状而非针对病因,不可能达到治愈。目前的治疗包括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神经调节以及外科手术。
(一)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包括病人健康教育、及时或延迟排尿、膀胱训练、盆底锻炼等。告诉患者下尿路的“工作原理”,使患者清楚地知道应对策略。排尿日记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而且还可以使医生清楚地了解到症状何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据此教会患者简单的饮食控制知识,制定出定时或预防性排尿及膀胱训练的方法。此外盆底锻炼可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对不随意的逼尿肌收缩可产生强有力的抑制。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增加膀胱容量、延长警报时间、消除尿急而不干扰膀胱的排空能力。目前用于治疗OAB的药物有(1)针对副交感传出神经,作用于逼尿肌上的胆碱能受体,包括胆碱脂酶抑制剂。如阿托品、普鲁苯辛、奥昔布宁、托特罗定、达非那新、曲司氯铵、Soliferacin等。(2)作用于膀胱感觉传入神经的药物:辣椒辣素及树胶脂毒素(Resiniferatoxin RTX)。(3)抑制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肉毒杆菌毒素A。(4)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此药物毒副作用较大。
OAB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许多中枢性疾病都与OAB有关,如中风、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等。大多数治疗OAB的药物都是作用于外周部位,主要影响传入和传出神经递质或逼尿肌本身。因为许多中枢性递质/递质系统都参与排尿控制,新的药物干预靶点可能会在中枢发现。已知GABA、谷氨酸、阿片类物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受体都影响排尿功能,已确定的少数药物如正氯芬、丙咪嗪、度洛西丁等,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用于排尿障碍的治疗。那么影响这些系统的药物都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OAB的药物。现在已有一些研究证明是可能的[23]。
(三)神经调节治疗
如果非侵入性的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失败,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增加药物剂量、更换药物、加入其它药物或治疗方法,否则就要选择神经调节的方法。
脐部靶点刺激治疗OAB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几大经穴,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受体器官的治疗,直达膀胱系循行经脉后,通过高效提炼药物,透穴强化纠正尿床遗尿症性改变,改善排尿失常,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在服用中药,益智仁益气助阳、人参鹿茸补阴、远志健脑及十几味药的配伍,斟酌筛选,分型治疗,分别达到“补脑、补肾、补气”的目的。这种强化治疗不仅有效的治疗尿床和纠正神经中枢不敏感、神经传导阻滞等各类型的尿床遗尿尿失禁疾病。而且针对于遗传性尿床,生理性尿床脊柱裂导致尿床患者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患者自觉正常排尿的能力。这无疑降低了尿床病的复发。从而改善OAB的症状。
(四)外科手术
慢性无反应性OAB患者及顽固性OAB患者则可能要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包括膀胱神经切除术、膀胱壁肌肉切开术、膀胱扩张术、膀胱扩大成形术、盆神经切断术、骶神经根切断术及尿流改道术等。
膀胱神经切除术实际上是去中枢支配,破坏节后副交感纤维,该方法技术要求很高,据目前的经验术后18~24月的患儿复发率高达100%[26]。因此已经很少应用。膀胱扩大成形术因有并发膀胱排空失败的危险也较少应用,其它手术方法也主要用于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总之手术方法治疗OAB是最后的选择,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