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AmpC酶易于被诱导产生且对β-内胺酰抗菌素抑制剂不敏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新挑战。目前对hmpC酶稳定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第四代头(头孢吡肟、头孢匹罗)以及某些喹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o]。在体外p内胺酰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与p内胺酰抗生素联合运用实验中发现除克拉维酸外,舒巴坦和三唑巴坦未表现出因诱导而产生的拮抗作用,甚至发现三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联合还可抑制高产AmpC酶的耐药菌。此外也有实验表明氯唑西林是AmpC酶较好的抑制剂,与头孢他啶联用,氯唑西林明显优于舒巴坦的抑菌效果,这些还需要临床资料的进一步证明[]。尽管目前已发现有的细菌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但临床上并不需要准确测知是否同时产这两种酶,因为两者均首选碳青霉烯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治疗,重要的是药敏试验是否准确测知其耐药性,以便及时正确地选用抗菌素治疗。
AmpC 酶是AmpCβ内酰胺酶的简称。 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属β内酰胺酶Ambler 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 类和Bush Jacoby Medeiros 功能分类法中第一群,即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故AmpC 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