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说法是父母健在的情况下不要过五十岁生日,因为如果五十岁祝寿,上有更年老的父母在,就意味着不孝顺。
“爷在不留须、母在不过寿”,父母双亲在,自己岁数再大也是孩子,不宜起寿;无孙不起寿,一般要有孙子辈才能起寿的,谓之子孙满堂。因此如果遇到50岁生日,不要大办,可以邀请亲戚朋友一起来吃饭,笼络兄弟姐妹的感情,而过寿的话,最好是等到上了60再开始大办。
一甲子等于60年,有了一甲子的人才能过寿。民间把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过大生日锯之为“过寿”,又叫“做寿”。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生日,儿孙们都要隆重地举行庆贺活动,祝福其长寿。
过寿的讲究:
老人过寿有条俗规:过九不过十。老百姓认为“十”是满数,寿满即到头了,不吉利。所以,做寿时用的都是虚岁,即把五十九岁当六十岁过,六十九岁当七十岁过,以此类推。
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 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 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 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作大寿前要 向至亲好友发请柬,发放日期一般在作寿的前三日,否则为失礼。民谚日:“三日为请,二日为叫,当天为提来。”亲友接到请柬,便准备寿礼届时前往,俗称“拜寿”。主人还要大摆寿宴,宾客痛饮,有的还请来堂会,增加喜庆气氛。 中年人讲究过三十六、四十九,俗称“门槛子”。到这一天,家人用红布做成红裤带系在腰间,或用红布做成内衣穿上,意在消灾灭难;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过生辰日,穷苦人,无甚讲究,有钱人,大操大办,设大宴,前去祝贺的叫“吃生日”,送厚礼。 让老人高兴就好了,儿孙满堂,送上祝词。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