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 泽泻 学名: Alisma orientale 英文名:Water plaintain 别名: 水泽、天鹅蛋、一枝花、如意花 科: 泽泻科 属: 泽泻属 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等地。原苏联、日本、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叶通常多数。沉水叶条形或披针形;挺水叶宽披针形、椭圆形至卵形。花莛高78-100cm,或更高;花序长15-50cm。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00厘米,地下茎球形或卵圆形,密生多数须根。单生叶、数片单生基部,叶片椭圆形,有明显弧形脉5~7条。花丛自叶丛中生出,为大型轮生状的同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一。果环状排列,扁平倒卵形,褐色。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茎、叶中含有毒汁液,牲畜皮肤触之可发痒、发红、起泡;食后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还能引起麻痹。小鼠静脉注射泽泻提出物中一新物质TLD50为780mg/kg,腹腔注射为1270mg/kg。 生长习性 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也有生长。泽泻为水生植物,喜生长在温暖地区,耐高湿,怕寒冷,土壤以肥沃而稍带黏性的土质为宜,幼苗期喜荫蔽,移栽后则喜阳光充足,通常栽培于水田或烂泥田里,前作多为早稻。 园林用途 用于园林沼泽浅水区的水景布置,整体观赏效果甚佳。在水景中既可观叶、又可观花。 繁殖培育 多采取有性繁殖。首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3-4月或8-9月进行播种。无性繁殖即块根繁殖,3-4月将地下茎挖出洗净,去除不定根,然后切成块状,每块留1-3个芽作繁殖材料,进行集中繁殖。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中草药 【英文名】 RHIZOMA ALISMATIS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 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 【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粗皮。 【制法】 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斤加盐2斤半用开水化开)。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长卵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4μm,脐点人字状、短熳椿蛉 孀矗桓戳S?~3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具多数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油室大多破碎,完整者类圆形,直径54~110μm,分泌细胞中有时可见油滴。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 6~9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备注】(1)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常与茯苓、猪苓、车前子等配伍;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可与白术配伍。此外,本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配地黄、山茱萸等同用,有泻泄相火作用。泽泻利水力佳,实有伤阴之可能,更无补阴之效用,张景岳谓:「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可资参考,故临床应尚须注意。 【摘录】《中国药典》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毒性 泽泻的安全性非常高。副作用远低于常见的食品及调料,如食盐、花椒,甚至西方人喜欢吃的高脂肪食物。在临床用量200倍的时候依然可以表现安全。即使如此,泽泻如同很多粮食一样,提取物严重超量使用仍然可以见到副作用。 【文献】 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2期 泽泻60天大鼠喂养试验研究 段雪英王军波尹喜玲闫少芳肖颖 为评价泽泻的安全性 ,采用大鼠 6 0d喂养的方法 ,动物经口灌胃给予泽泻水煎液 ,以研究其亚慢性毒性。结果显示 :泽泻水煎液的低、中、高 3个给药组 (剂量分别为 8 3、16 7和33 3g kgBW,相当于临床用量的 5 0、10 0和 2 0 0倍 )与对照组相比 ,体重和食物利用率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尿素氮 (BUN)有升高的趋势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均未超出正常范围 中、高剂量组大鼠尿γ -谷氨转移酶 (γ -GT)活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无与所给受试物相关的异常变化 高剂量组大鼠肝 体比值和肾 体比值高于对照组 ,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大鼠肝脏、肾脏、脾和睾丸均无明显的病理性损伤。以上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 ,泽泻中、高剂量组大鼠尿γ -GT指标有异常改变 ,但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性损伤。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100083 (段雪英王军波尹喜玲闫少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100083(肖颖) 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1BA80 4A0 6)~~ 2、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6,(7):314 饲喂含泽泻提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 注:此资料显示,正常使用的泽泻与提取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3、 Yuen MF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8):1179-86 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中毒而死亡。 注:这说明国外制药工艺经常可以使原本安全的中药变得不再安全,这一点提示我国进口国外中药制剂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只看原料来源。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食疗 [选作食品的理由] 《神农本草经》:“久服,耳目聪明,不饥、 延年、轻身,面生光。”[清]孙星衍注:“陆玑云∶今泽写也。其叶如车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广陵人食之。” [用于消渴例证分析] 按《神农本草经》记载,泽泻初服可让人肥健,久服则可使人轻身。这说明,短期对人产生的效果可能与长期效果相反。能调整体重,自然先可以调整人的代谢功能。所以泽泻可以用于消渴病人。临床虽有时用在复方中,还是觉得泽泻有一些作用特点。《本草纲目》:“宗曰∶泽泻之功,长于行水。张仲景治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用泽泻,故知其长于行水。”(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 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2.《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奭《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似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3.《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二者不可不知。 4.《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5.《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泽泻,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6.《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7.《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9.《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0.《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1.《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12.《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13.《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4. 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15.《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