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降压新药不断出现。近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新药有以下几种。
(1)莫昔普利。一种不含巯基的脂类化合物,可提高血浆肾素活性,减少血浆醛固酮含量,减少血管收缩,起到整体抗高血压作用。常见不良反应有干咳、头痛、眩晕、疲劳、潮红或红疹等。有血管水肿病史的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禁用。
(2)群多普利。为非巯基的 ACEI抑制剂,结构与依那普利相似。本品为一前体药,在肝脏经水解代谢成群多普利酸而产生作用。对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个体,单次口服本品 ≥ 2mg,给药 2~ 4小时内能抑制 ACEI活性的 85%~ 100%,使活性血浆水平升高,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口服后在肝脏水解,转化为活性二酸。本品单次剂量2mg即能获得血压下降效果。坚持每天用 2~ 4mg,抗高血压效果可持续维持 12个月,适用于动脉高血压。
(3)螺普利。一种非巯基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被转换为具有药理特性的螺普利酸而发挥降压作用。当螺普利被代谢为活性二羧酸形式的螺普利酸时,具有强大的 ACE抑制作用。螺普利酸通过直接抑制 ACE活性,并能降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阻力,明显减少左室后壁的厚度。口服螺普利后平均生物利用度 50%。螺普利进入人体后能快速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二羧酸代谢产物螺普利酸,后者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为 1.8~ 3小时。该药通过肝和肾双重机制清除。主要适用于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不良反应为眩晕、头痛、疲乏。
对严重肾衰的患者不主张用。
(4)西尼地平。本品通过 L型钙通道长时间地抑制钙内流,具有长时间扩张血管作用。本品具有清除超氧化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主要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5)替利洛尔。具有持续性交感神经 β受体阻断作用和钾离子通道开放所致的末梢血管扩张作用,及内源性交感神经刺激作用和膜稳定作用。健康人饭后单次口服 10~ 20mg, 3~ 3.4小时后,血药浓度分别达 18.5~47.5ng/ml,半衰期 12~ 12.5小时。替利洛尔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和心绞痛。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糖尿病酮中毒患者,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以及高血压所致的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近十几年来,抗高血压药物正朝着“三效”(高效,速效和长效)和“三小 ”(毒性小,副作用小和剂量小)方面发展,目前在市面上可购到抗高血压药物的缓释制剂有硝苯地平缓释片、乌拉地尔缓释胶囊、普萘洛尔缓释胶囊,控释制剂有硝苯地平控释片、尼卡地平徐放剂。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通过严格自律的生活调理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到达标水平的,通常都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来加强血压的控制,我们经常为大家介绍各种各样的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倍他乐克,氢氯噻嗪,缬沙坦等药物,都是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的降压药,有朋友想知道,除了这些老牌的降压药物以外,还有哪些新型的降压药可以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3个临床上经常应用,也相对较新的降压药,大家在用药选择时,也可以作为参考。
说起地平类药物,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药物,但相对于这些地平类药物,贝尼地平是一类较为新型的地平类药物,在药物作用方面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不同的地平类药物作用时间不同,最早上市的硝苯地平,就属于短效的降压药物,目前常见的剂型都是通过制成缓控释制剂来发挥其长效的降压作用,而之后上市的氨氯地平,本身就是半衰期长达17~35小时的药物,普通片就可以起到长效控压的作用,每天服用一次即可。
相比于氨氯地平,贝尼地平同样也是一个普通片就可以起到长效控压作用的新型地平类药物,但贝尼地平的长效,并不是通过半衰期时间长来实现的,贝尼地平的血浆半衰期只有0.9~1.7小时,但这个要去就高度的脂溶性,能够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紧密结合,解离速度缓慢,从而发挥其长效降压的作用。这就决定了贝尼地平能够迅速起效,还能够长效控制,是更具优势的降压药物。
大家都知道地平类降压药属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CCB)药物,通过抑制钙离子的细胞内流发挥作用,但不同的CCB类药物,其拮抗的钙离子通道类型也有所差别,通常细胞的钙离子通道有3种,与其他地平类药物不同的是,贝尼地平属于3种通道都能抑制的CCB类药物,因此,不但对外周血管有舒张作用,对于肾脏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也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因此,在降压的基础上,还有减轻肾脏压力,改善微量蛋白尿的护肾效果。
除此之外,在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方面,贝尼地平也比其他的地平类药物有更高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于其对血管细胞的高亲和力和对血管的高度选择性,对于冠心病合并变异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相比其他的地平类药物,贝尼地平是更佳选择。
从药物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药物属于沙坦类的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同时这个药物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属于非肽类AT1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阿利沙坦酯是一个前体药物,所谓前体药物,是指该药物本身并不具有药理活性,而是在体内通过一定的代谢结合以后,其代谢物才具有药理活性的药物。阿利沙坦酯通过经过大量存在于胃肠道的酯酶代谢而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这个产物能够高选择性的与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的作用。
这个药物的优点在于,虽然是前体药物,但药物并不经过肝脏代谢,减少了对肝脏的影响和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能够长效保持控压作用,对于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都有很好的降压药作用,在24小时内服用一次,就能够起到平稳的降压药作用,血压峰谷比可达60%以上。
阿利沙坦酯的活性代谢产物与氯沙坦的活性代谢产物一致,但其代谢途径更简单,不会产生氯沙坦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无关产物,因此,降压效果更明确,用药相对安全性也更高,同时,这个药物对于降尿酸也与氯沙坦钾有相同的效果,在降压的同时,对于高尿酸患者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
沙库巴曲缬沙坦一个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新型降压药物,但它却并不是一个复方制剂,这个药物是由沙库巴曲与缬沙坦按照摩尔比1:1组成的双活性物质共晶体,因此,在药物分类上,这个药物不属于复方药物制剂,而是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
这个药物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缬沙坦的作用)的同时,沙库巴曲在体内的活性产物能够抑制脑啡肽酶活性,从而促进利钠肽系统的活性增强,从而达到降压和保护靶向器官的作用,而缬沙坦又恰好抵消了的利钠肽系统活性增强导致的RASS激活,两个药物协同起效,在降压的同时,对于心脏、肾脏、血管等靶向器官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对于老年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衰,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1到3期,高血压合并肥胖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都是非常适合使用的降压药,特别是在心衰患者的维持治疗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与其他心衰治疗药物合用,对于心衰患者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在我国医药市场上可购买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缓释制剂有硝苯地平缓释片、压宁定缓释胶囊、心得安缓释胶囊;控释制剂有硝苯地平控释片、尼卡地平徐放剂等。这类药物由于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进,使短效药物可起到长效的作用,从而能达到持续平稳降压的目的。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可嚼碎或压碎后服用,否则便起不到长效作用,一般应避免与葡萄、果汁同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