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际,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一些中小学校规定部分学生要自带课桌椅。据记者调查,当地的中小学生自带桌椅上学已有十几年历史。当地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课桌椅现在主要由学校自行采购。据悉,河南省在2006年曾安排6亿元专门解决课桌椅问题。
自带课桌椅上学能叫义务教育吗?
孟津县地处中部,算不得贫困县,从公开的经济发展数据看,还相当发达,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但就是这样一个富裕县,竟然十多年来一直要学生自带桌椅上学。在我的印象中,一些城市打工者子弟学校在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也没有要求学生自备桌椅,最多是桌椅相对简陋罢了。但孟津县这个不穷的地方居然出了这等怪事,甚至连当地示范性初中都如此,怎不令人啧啧称奇?
义务教育是什么?直白些说,就是学生不花钱就能上学。而要学生自带桌椅,就是对义务教育的“打折”,真正的义务教育,课桌肯定是学校的必备设施,不用学生劳心。而学生十多年来都自带桌椅上学,无疑给学校和当地财政节约不少经费。虽然一张桌椅所费不多,对学生家庭不会造成多大负担,但终归是让学生家庭负担原本由政府负担的费用。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义上的乱收费———只要在规则之外让学生及家庭增加支出,都应当是乱收费,而孟津的中小学让学生带课桌有十多年,其间学校在桌椅上所节约的开支,都应当算从学生手里收来的,到底有多少,相关部门应当清楚。
自带课桌椅应成为百强县的“第一课”
从表象上看,要求学生自带桌椅主要是学校购置不足造成的。孟津全县现在大约有5万多名中小学生,而学校的桌椅除之前由省里配发外,现在一般由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和损耗自行采购。就是说,一方面可能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无力购置足够的桌椅,另一方面很可能是教育者对添置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重视不够,甚至抱着“牛扣桩上也是老”的心态,认为家长负担孩子上学桌椅不成问题,就省下可观的一笔经费可以支配。而教育部门并未对此予以及时干预,从“全县具体有多少学生需要自带桌椅,教育局没有进行统计”可略见一斑。因此,出现学生自带桌椅的现象,职能部门的懒政无疑是其中原因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中,孟津县教育工作成绩斐然,被誉为“孟津教育现象”。教育要花钱,在百强县至少说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是真花钱还是假花钱;还有如何花好钱的问题,然而,百强县的孩子开学却要自带桌椅,恰恰折射出畸形的政绩观。鉴此,应改革评价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教育投入的明细账细化到每一张桌椅列入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对那些在“百强县”等政绩的光环之下,宁愿在政绩工程上大手大脚,却在教育上少花钱、假花钱的官员,要启动问责,不仅要公开曝光,更要将骗取的荣誉如数收回。以此引导只有让教育真正“不差钱”,才是最实在、最光荣的政绩。从这个意义上看,“自带桌椅”不妨成为百强县和其他地方官员如何强化教育投入的“第一课”。□梁江涛
“自带课桌椅”扭曲育人导向
学生天然处于绝对弱势,至于自身遭遇与处境,他们从来无力充分抗争。自带课桌上学,固然为同学们所埋怨。然而抵触情绪,终究未能转化为抵制行动。基于固有师生伦理,面对校方不合理要求,学生与家长往往选择沉默隐忍。悲哀之处在于,处于弱势的学生们,已经习惯将外界胁迫内化吸收。于是我们看到,“自带课桌”悄然演化为一场“攀比竞赛”———“村里一起上学的玩伴们都买了新桌椅,自己不想给比下去”。富裕如孟津县,理应由公共财政提供必要教学设施。学校要求自带桌椅,其害不止于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更在于自小诱导了学生们犬儒式的顺从与适应。
全社会一次次反思,为何现有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才多缺乏个性,诸如“自带桌椅”一类的驯化过程想必难辞其咎。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初段,恰是最需要引导的时期。一生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时所受的教育。那么,孟津县部分学校给了学生怎样的暗示?面对不合理要求,似乎顺从成了正途。学生们自觉变胁迫为攀比,不幸且不争。错自不在学生,而在于他们所处的环境。本应启发学生独立、自主精神的校方,如今正做着相反的事情。或许其初衷只是贪些小利,而事实上此举必将阻碍学生养成健全之人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