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真的是我们健忘了吗?工作、生活压力大、事情多吗?我们的大脑真的会短路吗?后来,我查了查书,说人体内有一个磷脂酰丝氨酸的成分,它是唯一能够调控细胞膜关键蛋白质功能状态的磷脂,它可以影响脑内化化学物质的传递,并且帮助脑细胞储存和读取资料,是维持大脑正常记忆力、反应和改善情绪的重要元素。
大脑高度紧张的时候,脑部的磷脂酰丝氨酸含量就减少,大脑神经细胞信息传递速度就慢,上班族经常用脑过度,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记忆力下降的现象。所以,在饮食上,多补充一些含有磷脂酰丝氨酸的食物摄入,比如说牛脑、猪脑、动物内脏、大豆之类。
其实,除了食补之外,还是需要自己 从思维上 去突破一下,比如说作为职场老人,新入职的员工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自己突然忘记了,是不是很尴尬,表面上看好像是你忘记了,实际上也表现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已老化,调动不出来大脑里面的知识储备。所以在瓶颈期需要给自己几个突破的路径了:
1、 终身学习,时刻“充电”,补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职场上如果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势必因知识结构老化被淘汰。
前一阵某公司工程师因被公司裁员跳楼自杀现象,引起了热议。虽然是985知名学校毕业,也有丰富的知名公司的经验,但是最终还是被淘汰。也说明一个问题,是不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岗位越是提升,越是对自身综合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对自己薄弱的项,一定要及时的去补充,当机会来的时候,才会青睐于你。有一个朋友,应聘一家公司岗位,当时有两个岗位,一个国内,一个海外,就因为英语不好,错失了去海外的机会。他其实明知道英语口语不好,但是前期一直没有安排时间去改善它,导致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随时充电,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专注于哪个领域,深挖。也不是觉得什么都不行,什么都要学。而是找到一个自己的“种子“,然后自己培养出来自己的知识体系。
2、 多接触外部世界,搭建自己的圈层
很多人职场中就是两点一线,公司-家,有了孩子之后,就是孩子学校-公司-家。周末除了偶尔外出一下,喜欢宅在家里,看看电影、打打游戏、睡睡觉之类。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我有个朋友,在微信群里聊得很嗨,但是线下和别人接触的时候,自己又表达不出来想说什么了。
这需要走出去。虽然网络信息交流很方便,但是和面对面交流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机器人始终代替不了人的原因。人是有情绪和情感的,为什么大脑会短路,是因为很少和人接触,而是和网络接触,对人的那种感觉没有了,冷漠了。所以,第一步走出去,找找自己的圈子。
根据兴趣爱好,比如说爬山、读书、旅游之类的。根据自己的专业提升,比如说一些培训班之类。一定要在线下多和人互动、交流,这样才会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让脑和口进行有效链接。
3、 一定要给自己思考的时间,需要给自己时间成长
有的人一天到晚很忙 ,忙到没有时间思考,真很危险。听说过“懒蚂蚁效应“吗?
懒蚂蚁效应是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和企业中,“懒蚂蚁”很重要,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可能确实是你每天都很忙,但是别人一问你具体忙什么呢?自己能说出来一个1、2、3吗?从每件事情上能收获什么?成长什么吗?看似忙忙碌碌,其实是“瞎忙“。
所以,可以每天留给自己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思考的时间,找个手账本,总结一下自己到底忙了什么?目标是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相信会有收获。
以上我的一点看法。也在不断实践中,希望能帮助到“大脑常常短路的“朋友们。
大脑短路是神经细胞搭住,导致信息不从大脑经过。所以大脑被短路,也就是做事不用脑子了、大脑断路是指大脑受到类似于electricshock之类的大攻后。大脑的阻值变大。脑电流变小,也就是说变成了弱智。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