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药物会引起耳鸣,一是抗生素,氨基糖类的药物,比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二是水杨酸类药物,最常见就是阿司匹林;三是利尿剂;四是化疗药物。当你有耳朵疾病的时候,自行购买药时要详细了解说明书,或者看医生的时候,向医生说明情况,避免医生开耳毒性的药物,服用了某种药出现了耳鸣,听力下降,及时停药并向专科医生咨询。
导致药物性耳聋的有以下药物1、杨酸盐-阿斯匹林和包含阿斯匹林的药物产品;(1)毒效通常在平均每天6-8粒药丸的服用量后出现;(2)毒效是可逆的,一经药物治疗被停止便消失。2、非类固醇消炎类药物(NSAIDS):Advil,Aleve,Anaprox,Clinoril,Feldene,Indocin(氯苯酰甲氧基甲基吲哚乙酸),Lodine,Motrin,Nalfon,Naprosyn,Nuprin,Poradol;(1)毒效通常在平均每天6-8粒药丸的服用量后出现;(2)毒效是可逆的,一经药物治疗被停止便消失。据报道,有130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具有耳毒性。主要药物有氨基糖甙类及其它抗微生物、抗炎、利尿、抗疟药、抗肿瘤制剂和局部使用的药物等。这里不可能—一介绍,只能强调以下几点:(1)药物引起的耳鸣和耳聋均与药物急性中毒和长期大剂量用药有关。
(2)预防药物引起耳毒性,一般应考虑和避免相应的危险因素,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血药浓度、耳蜗及听觉功能。虽然耳毒性药物不威胁病人生命,却给病人造成很大的麻烦。为防止永久性损害有时须停药。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我国危害最大最广、造成后果最严重的氨基糖甙类药物。
所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可引起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耳毒性聋。据报道,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听觉毒性的发病率为0.6%~30%,致前庭毒性发病率为
0%~75%,两者同时发病的比率为7.5%。
新霉素是最常见的致耳蜗毒性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前庭毒性较少见。而链霉素最常见为致前庭毒性,其发病率为20%~75%,致听觉损害发病率为4%~15%。庆大霉素致前庭毒性多于耳蜗毒性,其发病率分别为30%和2%~24%。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来替米更易致耳蜗毒性,其发病率分另别为10%~60%、3%~24%和0.5%~10%。妥布霉素致耳蜗和前庭毒性发病率分别为0.
4%~22%和
4.6%。
耳毒性症状可发生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用起始的3~5日内。大多数严重损害者多见于长期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耳毒性约50%是可逆的,耳鸣是耳毒性的前兆,起初为暂时性的,以后成为永久性。停药后耳鸣可持续数日至2周。尤其是丁胺卡那霉素或卡那霉素引起的听力损害特征是双侧性的,但也可能为单侧性,起初为高频听力损失,病人可能注意到辨别声音的能力丧失,诉说“耳发胀”。以后发展为全频率听力损失,甚至发生于停药之后。在停药两周内,约50%的病人听力损失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持续性耳聋常见于症状延迟、停药后进行性恶化和听力损失超过25分贝。前庭毒性可伴或不伴听力损失。前庭症状内待续l~2周,2~8周后可适应。
增加氨基糖甙类耳毒性的危险因素有:较高的日剂量和总量;长期治疗(超过两周);血清浓度升高;肾功能不全;老年人;与其它耳毒性药物联用;发热、脱水和败血症;暴露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曾有听力图异常史;同时息可感染以及家族特性。
应避免过量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期间避免与其它耳毒性药物同时使用,避免脱水和与噪声接触。对有高度危险的病人应监测肾功能、血药浓度、耳蜗及前庭功能。根据病人年龄、体重和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