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中药药材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都是非常的有好处的,其实药材不仅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哦,对于帮助我们保健效果也是非常的有好处的,但是很多的朋友们对于驱散风寒的药材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了,那么哪些药材有驱散风寒的功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性辛味甘、大热、有毒,归心、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
肉桂:温中补阳、祛风健胃
在传统中药药方里,肉桂(桂皮)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名词,如果找出一片来嚼一爵,我们会感觉到既香又辣,但是还会有一丝丝的甜味哦,其实,它就是肉桂树皮。
肉桂,又名玉桂、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柱的树皮。中医认为,肉桂味辛、甘,性大热,人肾、脾、心、肝经,有温中补阳、祛风健胃、活血祛淤、散寒止痛之效,适用于脾肾亏虚所致的畏寒肤冷、遗尿尿频、脘腹冷痛、虚寒吐泻、食少便溏、虚寒闭经、痛经等。如《玉揪药解》中记载:“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本草经疏》中则说:“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人血行血,润肾燥。”
淫羊藿:温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这种药材是一种壮阳补肾的中药药材,这种药材也是有着很不错的驱散风寒的功效哦。
《本草纲目》记载:“淫羊藿,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可见其补肾阳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
《普济方》中记载:用淫羊藿100克,泡人500克的白酒中,每次饮1小杯,就能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把黄苠30克、淫羊藿15克、五味子6克,煎汤饮,对肺肾两虚、喘咳短气的人最有效了。
平时我们常说:“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不过,有了淫羊藿,牙疼也就真不算病了。用一些淫羊藿煎汤漱口,牙疼病立马就好。
另外,用淫羊藿加矮地茶煎汤服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其祛痰镇咳作用比较明显。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驱散风寒的药材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我们可以知道了,附子,肉桂以及淫羊藿等等这些药材都是有着非常不错的驱散风寒的作用哦,所以我们如果出现了风寒症状,那么适当的服用这些药材是很不错的选择哦。
能除寒祛湿的 中药 方有哪些呢?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除寒祛湿的中药方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除寒祛湿的中药方
黄芪2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10克,川椒10克,制附子10克,白术10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细辛5克,炮干姜12克,当归9克,桂枝9克,葛根6克,秦艽6克,制乌头6克,山茱萸6克,生大黄3克,白酒2000克。
除寒祛湿的中药
一般祛风散寒的药物主要包括白花蛇、虎骨、五加皮、乌梢蛇等,能够缓解因为身体受到风寒而引发的关节疼痛的病症,而 清热 祛湿的药物则包括臭梧桐、络石藤、桑寄生等药物,可以起到小便赤黄、身体发热及口干舌燥等的症状,因此 用药 需谨慎。
除了中草药之外,大家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多吃点有祛湿效果的食品,如栗子粥、薏米粥、胡萝卜粥、红豆粥等,这些粥类能够起到强身 健体 的功效,同时还能够将身体内的湿气、毒素排出体外,预防 便秘 等情况出现。
切忌乱用祛湿草药,以免会引发副作用!陈皮、甘草、生姜、红枣、茯苓、荷叶等的趋势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如果从 养生 的角度莱说,进行 食疗 的话,效果是比较缓和的,也能避免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
体内有寒湿的症状及祛湿方
一、体内有寒湿的症状
1、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2、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3、反复的溃疡.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4、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5、 咳嗽 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7、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8、爱喷嚏.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9、 感冒 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10、经常 腹痛 、 腹泻 ,代表体内有寒。
11、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2、长 湿疹 、皮癣.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牛皮癣、 白癜风 ,代表体内有寒。
13、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4、脚踝浮肿,代表 肾虚 、肾寒。
15、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 肩周炎 、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二、祛寒湿的方法
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
身体内 血液 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温暖舒适。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疼那疼,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
1、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
经常运动、经常体力劳动及做家务的人,会感到体内的热量大。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驱散寒湿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运动而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会乘虚而入,身体仍会虚弱多病。
2、适当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
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 泡脚 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
3、饮食祛寒。
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 地理 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湿、保暖。
4、热疗祛寒。
热疗祛寒是自古人们就使用的古朴、 自然 、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热水袋,或加热后的沙、石、盐、石蜡热敷有的用艾条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 穴位 贴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药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 刮痧 、火罐等祛寒。可以说在医院、民间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和治疗因寒湿引发的各类 疾病 。
5、自制外用祛寒药酒。
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55度)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后再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机里打成粉状,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要买质量好一些的,以防假冒伪劣,影响疗效。)花椒性温,温中散寒能除六腑寒冷,并能通血脉、调关节、暖腰膝。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来回搓,搓热后用青艾条熏,也可隔着衣服焐上热水袋,这种方法对治疗腰痛、膝关节肿痛、肩周炎等非常不错。
6、自做祛寒棉垫。
民间有一种 偏方 :在夏季的伏天,将生姜挤榨成汁,取棉花放在其中浸泡,稍稍挤压一下,不要拧,直接到太阳下晾晒,晒干为止。然后用布将棉花包好,缝成小棉垫。到了冬季,哪个部位疼痛,就将小布垫缝在贴身衣服里 面相 应疼痛的部位,一直穿在身上,一般使用半个月后,再换一个新的。使用的时候,如果在这个姜汁棉花垫的外面再焐上热水袋,效果就更好了。(注:小棉垫在冬天也一样可以。)
7、生姜性温,有温经散寒、温胃止呕等作用。这种方法除了能治疗颈、肩、腰、腿等部位疼痛,还可以治疗老年人冬季最易犯的老慢支、 哮喘 。患有老慢支及哮喘的老人,背及腰部一定要注意保暖。可以将姜汁垫放在背后及腰部,再放上热水袋焐,还可以给热水袋做个袋子,背在背上或系在腰上。
三、快速祛寒湿法
祛寒湿最快的方法,但只限成人使用。方法如下:
1、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
2、夏季用6~8根青艾条(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
3、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经络是畅通的,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重。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青艾条熏烤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4、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5、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10~20下。
6、在双手臂外侧,外关穴的上下来回熏20~30下。
一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全身艾熏后,因为 艾灸 的温热使血液循环加快,患者会感到全身温暖、舒适、放松,脸上及手上因寒湿重、经络淤堵造成的暗灰色都会有所减退,脸色变得明快、光泽一些。
全身熏艾条的方法活血明显,身体内血少的人熏后会出现胸闷、心慌、 头晕 等不适。所以,年纪大的以及有严重疾病的人都不适宜熏。体虚弱.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身体虚弱的人每次熏的时间都要减少。用做 保健 只能一个月熏一次,冬季是 收藏 的季节,最好不做全身的艾熏,只做腹部的艾熏为好。因使用的艾条多,烟大,最好在厨房的抽油烟机旁边治疗,这样可以将烟及时抽走。
四、为什么身体内寒凉,却感到燥热?
每个人都有“ 上火 ”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 肝火旺 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等。 中医 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用清热、 降火 的泻法,虚火则用补法。对于实火,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 解毒 、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功效,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不渴,苔白而润,脉浮紧,或兼咳喘,鼻塞流涕者。多数发散风寒药,还分别兼有止咳、平喘、止痛、祛风湿、利尿、通鼻窍、祛风止痒等不同功效,又可主治肺寒咳喘,风寒头疼,风湿痹症,水肿初期,鼻渊鼻塞及风邪外郁引起的皮肤瘙痒等证。但仍以兼有风寒表证者,最为适宜。
主要中药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放风,羌活,香薷,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葱白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