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外感之类的病,确实喝了中药会立即缓解。如感冒、发烧等等,出出汗也就可以了。
但是还有很多病吃了药反而更难受,比如西医所谓的关节炎、痛风等等,这些病吃药后会更痛。关节问题,大概吃一段时间后因气血冲击淤滞的地方(关节),那个时候会奇痒无比,需要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后才能好,淤滞不在存在,自然就好了。而10年以上的痛风,则需要大概15天的痛熬过之后才开始转好。所以我一般不建议70-80岁乃至以上的老人治疗这些病。用中药稳定后就可以了,要不真正治疗起来老人会很痛苦,没有必要再让老人受那份罪。
比较严重的就是喝药后会昏厥几次,这个是正邪交的很厉害的情况下会发生,中风后如果喝孙思邈的续命汤就会发生。不过几次后就可恢复80-90%,所以昏厥的代价会换来健康,应该是值得的。
当然,也有些泻的厉害的,头晕的,身体无力的,如果不是用药错误的话,都是正常反应。很多人为此大惊小怪,很多人开始拉肚子都拉的没有力气,但是坚持下去的都恢复了健康,只要用药立足于本,就不用担心。喝中药的无力就跟感冒吃西药无力是不一样的,中医在帮病人培养阳气以抵御外邪,而西医对抗病菌并杀死人体的正常细胞,结果不但损伤正气还现在培养出了‘超级病菌’,所有的抗生素对这种病菌起不了任何作用,故而肺结核时代很快又将重来。
有关小孩子的病,其实一般都是中气虚,感冒的话,如果是温病,用乌梅+白糖也就搞定了,或者用四豆饮、酸菜汤加盐也可以,因为小孩子的先天阳气很足,轻易不要补肾,容易流鼻血。一般情况下少打点抗生素,少给吃点冰寒的,就会好很多。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到了20岁左右,病就太多了,我几个同学里面的孩子,有个18岁就整天腰痛,其实就是吃寒凉太多,伤着了肾,如果是女孩子,将来妇科的问题会比较多。
现在的食品也多,人的选择也多,但是不要只记口感而把自己的健康忘掉了。有的大人小孩子渴的厉害就喝冰凉的水,其实那是很危险的。有个人从沙漠走出来,看到了一户人家,然后讨水喝,主人给了他一瓢水,但是马上给撒了些杂草。喝水者大为不解,主人告诉他如果直接大饮凉水会对生命有危险,加点草的话,他要一边喝一边吹草,这样喝的速度就慢了。但是现在我们有了冰箱,可以把热的变成冰棍,本来夏天我们要养阳,但是却用冰凉的东西耗阳,于是秋天就得疟疾,或者经常肚子疼。
熬中药、喝中药都是治疗病的过程,气味本来就是一个治疗病方面。所谓的喝药后不舒服,难受,疼痛,晕厥等等,其实就是一种治疗过程,不必大惊小怪。如果喝药治病是个欢乐的过程,那么全世界的人都愿意没病找病了。
所以,最高明的方法就是不要生病,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问题二:吃中药期间什么不能吃 在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1.服中药时,宜少吃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平时小孩、老人由于脾胃弱、消化功能差,在服中药期间更应少吃这些食物。 2.在服用治感冒的中药时,不宜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 3.在服用清热退烧的中药时,要禁用酒类、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酒类及辛辣食物性热,而鱼、肉类则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一旦食后会使病情加重。 4.服用温补类中药时,需要忌吃绿豆、萝卜;不饮茶,因为绿豆、萝卜、茶皆为凉性,能降低药物温补的作用。
问题三:什么时候吃中药最好? 服用中药汤剂讲究多(方法-时间-调护)
服药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 *** 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
1.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2.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3.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药后调护
很多病人都容易忽略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其实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也很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药效,而且关系到病体的康复。
1.饮食宜忌:一是疾病对饮食的宜忌,如水肿病宜少食盐,消渴病宜忌糖等。另一方面,是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含地黄的方药,应忌食萝卜;有土茯苓的忌茶叶;服荆芥时宜忌河豚与无鳞鱼等。总之,服药期间忌食肉蛋鱼虾等发物和葱、椒、姜、蒜等辛辣 *** 性调味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2.情志调护:避免情绪大幅波动,因情绪 *** 有碍于机体的运化及调整,加重脏腑的负担。比如忧思伤脾,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惊恐伤肾等。
3.特别调护:一般服用治疗伤风感冒等解表药时,服药后应服用热粥一碗,以达到服药后微微出汗为最佳效果。服用泻下药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以及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另外......>>
吃中药是什么感觉呢?闻着是药香,吃到嘴里,就是好多种带着各自奇特味道的草混到一起,皱着眉头屏着呼吸咬着牙咽下去的汤。因着夏天贪凉吃了几次冰糕,最近老是嗳气又去看了中医。这个中医说所有的病因皆是脾虚,脾虚以致中气不足,胃气不足,然后胃动力不足,胃酸过多。另外还有供血不足,耽搁久了会致心肌缺血。抓了两个疗程的药,940。每天两杯杯又苦又酸的汤药灌下去,以前无论冬夏一直手脚冰凉,昨天居然感觉到了燥热。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