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建议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证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金匮要略·水气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盗汗出者
,此劳气也。”《景岳全书·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另外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
,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等,辨证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
可选用中成药二至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盗汗主要是由于阴虚内热、邪热郁蒸、心血不足(心脏血液不足)等原因所引起,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辨证论治。1.阴虚内热:阴虚内热主要是指机体中的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导致的发热症,在临床中就会表现为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夜间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耳鸣的情况,可以通过服用归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2.邪热郁蒸:心情烦躁、愁闷、平时饮食辛辣等原因均会引起肝气郁结(肝脏的气机和血运不畅、情志抑郁)、导致身体出现内湿热内盛的情况,从而出现了津液外泄,引起盗汗的症状,可以通过服用龙胆泻肝汤、四妙散来进行治疗,在平时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保持愉悦的心态。3.心血不足:如果长时间的思虑,就会对心脾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血虚失养,造成患者出现心血不足的情况,就会出现汗液外泄过多,引起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盗汗等症状,患者在平时应减少思虑,必要时予以归脾汤、八珍汤等治疗。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