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疹特点
初起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逐渐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诊断银屑病的重要特征,称为三联征。皮损形态: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环状、带状、泛发性、脂溢性皮炎样、湿疹样、蛎壳状、扁平苔藓样、慢性肥厚性、疣状等。
2.好发部位
头皮、四肢伸侧多见,对称分布;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少数可见于腋窝及腹股沟等皱襞部,掌跖很少发生。
3.病程
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为冬重夏轻,少数患者夏重冬轻。病程一般分三期:①进行期 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炎症明显,痒感显著,皮肤敏感性增高,可出现同形反应;②静止期 无新疹,旧疹不退;③退行期 炎症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最后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
(1)流行病学
占整个银屑病99% 以上,各人种、男女及各年龄均可发病。
(2)特点
①好发于青壮年。
②慢性,反复发作,可自愈,但易复发。
③一般多于冬季加重,夏季减轻。
④好发部位可累及皮肤任何部位,但以头皮、躯干、四肢伸侧为主。
⑤数目多少不一 ,有的患者可在较短时间皮损泛发全身,有的只有少数皮损,可多年不变。
⑥本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⑦头皮损害界限清楚,发呈束状,但不脱落。
⑧唇、颊黏膜、龟头等均可发病。
⑨甲(指、趾)表面可呈顶针状凹陷或不平,也可变黄、增厚,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
(3)皮损类型
红斑、斑丘疹、斑片(表面覆有一层银白色的鳞屑)→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进行期时可见Koebner 现象。
(4)皮损形态
呈点滴状、地图状、带状、回状、花瓣状。
点滴状皮疹为独立的点滴状红斑丘疹,分布全身皮肤,以躯干和四肢较多见,有时候也可见于头皮。常发生于新发、初发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尤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5)好发部位
腰骶部、头皮、四肢伸侧(膝前肘后)等部位好发。
(6)特征表现
皮损表面覆盖成层鳞屑,蜡滴现象;轻轻刮去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发亮的薄膜,称薄膜现象;刮去薄膜可见多个小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 征。
(7)甲改变
凹陷甲、油斑。指甲点状凹陷 似“顶针样”改变。
(8)季节改变
冬重夏轻。银屑病开始发病于春季者最多,其次为夏季、冬季、秋季。皮损加重的则以冬季最多,春季为第二位,秋季为第三位,夏季为最少。但有的患者则恰恰相反,冬季减轻或消失,夏季加重或复发,称之为光敏性银屑病。现在的多种光疗机器就是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平时的治疗预防中也可充分利用这一规律,生活中争取接受日光的照射。
(9)分期
①进行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少,损害增大、增多、周围有红晕,容易发生同形反应(在针刺、搔抓或外伤处发生新的皮损,也称为Koebner 现象)。
②静止期。静止期的皮损基本不变。指病情稳定,炎症停止发展,无新皮疹出现,但是旧皮疹也不见消退。
③退行期。皮损缩小变薄,周围有色素减退晕。
(10)主观症状为痒
银屑病的皮疹有炎症,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全,正常的屏障功能破坏,皮肤水分丢失过多引起皮肤干燥,使患者皮肤产生瘙痒感觉;而且干燥的皮肤对于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1.寻常型银屑病
为最常见的一型,多急性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稍有浸润增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Auspitz征)。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2.脓疱型银屑病
较少见,分泛发型和掌跖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疱,部分可融合成脓湖。全身均可发病。以四肢屈侧和皱褶部位多见,口腔黏膜可同时受累。急性发病或突然加重时常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和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多呈周期性发作,在缓解期往往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掌跖脓疱病皮损局限于手足,对称发生,一般状况良好,病情顽固,反复发作
3.红皮病型银屑病
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常因外用刺激性较强药物,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所致。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4.关节病型银屑病
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患者同时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样的关节损害,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但以末端指(趾)节间关节病变最具特征性。受累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周围皮肤也常红肿。关节症状常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血液类风湿因子阴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