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是中药与酒相结合的产物,是将中药按比例浸泡在度数适宜的酒中,经由一定的工艺制备得到的,也有在酿酒过程中加人中药酿制而成的。由于酒可以浸出中药的有效成分,自身还具有畅通血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食养胃等功效,同时加人具有滋补、保健及治疗作用的食药物,使中药的药性借助酒的力量作用于身体的相关部位,通过养血、补血、和血、散寒,引药上行、辅助药力、增强药效等作用起到祛邪治病、养生强身的作用。因此,药酒既有酒的功能,又有药物的疗效,二者相得益彰,是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佳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青睐,绵延数千年至今不衰。
2、现代医学原理
现代研究认为,酒中的乙醇能被人体氧化成乙醛,然后氧化成乙酸。这种氧化过程可促使体内血液流动加快,脉搏加速,呼吸加快。因此,适量饮酒,可促进人体胃肠分泌,帮助消化,加强血液循环,增加细胞活力,营养肌肤,解除疲劳,增加体温。国外一些科学家经实验认为,适量饮酒,可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而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供给者。通过适量饮酒,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可与低密度脂蛋白竞争血管壁中平滑肌细胞浆膜上的受体,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每日饮服一定量的酒,除能预防冠心病,减少死亡外,还可预防一些癌症的形成。这些均说明了适量饮酒,确实对人的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酒又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溶媒,其主要成分乙醇,有良好的穿透性。大部分水溶性物质,或水不能溶解,需要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於乙醇中。所以酒易进人中药材组织细胞中,可以将中药材里的大部分各种不同有机物质溶解出来,更好地发挥药物原有的治疗作用。服用后,药借酒力,酒助药势,相得益彰,可使药物疗效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另外,药物酒渍不易腐坏,便于保存,饮用方便。这就是药酒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和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
冬天在家泡药酒的人很多,因为制作、保存都很方便。但是如果药材选料不当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性。
一: 药酒的作用:
药酒包含酒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但主要是药用。
酒本身也有药的作用;而且,酒可以把药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效。酒和药能互相提高作用。如果说平时单用药时能发挥三分药力,那么在药酒中即可达六到八分。而且酒和药混合后,酒劲会加大,如果平时能喝半杯酒,对于药酒,就只能喝一口。
二: 药材选择:
按其中所含的药材性质的不同,药酒可以分为动物药酒、植物药酒、动植物药酒,以及矿物类药酒。
常用的药材有人参、蛇、枸杞、鹿茸、鹿鞭、冬虫夏草、西洋参等。
酒最好用白酒(老白干),药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对疗效影响不大,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选取酒的度数和气味。酒量小可选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可选52度左右的高度酒。通常不选曲酒,因为曲酒是由酒曲发酵而成,其内含有的酒曲香会和药物的气味混合,产生怪味,令人闻起来不舒服。通常多选老白干或黄酒,与药材混合后气味清淡、芳香诱人。
白酒的好处是不容易变质,存放时间长。但在南方偶尔也用果酒来制药酒,其酒精含量少,对人体刺激较小。使用果酒制作时,一般采用煮提法——将药材煮好后,把药渣去掉,取适量药液兑入果酒中饮用。
药材可以整根放,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剂或者段剂,但很少研磨成颗粒。因为颗粒容易使药液混浊,透光度不好,而且颗粒状药物溶解得快,浓度大。除非需要快速溶解者,才会使用大块的颗粒。
装药酒的容器多选磨口的玻璃瓶子,便于密闭、防止药物氧化。深色的瓶子最好,如果用透明的瓶子,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直射。药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浸泡后的药材约占全部药酒体积的1/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