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中以头臂血管、肾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好发部位,常呈多发性,因病变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可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狭窄、闭塞,少数可导致动脉瘤。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
基本介绍英文名称 :Takayasu arteritis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多发群体 :年轻女性 常见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相关 常见症状 :动脉狭窄、闭塞 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相关。 临床表现 1.头臂动脉型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以及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等症状;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可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 2.胸主、腹主动脉型 炎症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全主动脉。出现头颈、上肢高血压及下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下肢发冷、间歇性跛行等。下肢皮温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阻塞部位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肢血压常明显升高。 3.主-肾动脉型 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肾动脉。高血压为重要的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表现为头晕、心慌,因下肢缺血而有肢体乏力、发凉、间歇性跛行表现。患者上下肢血压相差>20mmHg时提示主动脉有狭窄。大部分患者可于脐上部位闻及高调的收缩期杂音。 4.肺动脉-冠状动脉型 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且为多发性病变。冠状动脉受累者少见,心悸气短较多见。冠状动脉一旦受累,后果严重。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狭窄重的一侧呼吸音减弱。 5.广泛型 具有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特征,属多发性病变,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沉降率 是反映本病病变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沉增快多提示疾病活动时。 2.C反应蛋白 其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为本病病变活动的指标之一。 3.其他 少数患者在疾病活动期白细胞总数增高或血小板数增高,也为炎症活动的一种反应。 (二)影像学表现 1.眼底检查 眼底改变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一种特异性改变。 2.超声 可探查主动脉及其分支有无狭窄或闭塞,了解肢体血流情况,还可测定病变动脉的远、近端血流及波形,测定肢体动脉压力。 3.CTA检查 CTA检查可以明确主动脉及各分支受累情况,由于肺动脉型和冠状动脉型大动脉炎易被忽略,应注意相应部位的CTA检查。 4.血管造影 对头臂血管、胸-腹主动脉、肾动脉、肺动脉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狭窄部位、程度、侧支情况等。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 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40岁以下女性,具有下列表现一项以上者,应怀疑本病。 1.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 2.脑动脉缺血症状,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血管杂音。 3.近期出现的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有上腹部二级以上高调血管杂音。 4.不明原因低热,背部脊柱两侧、或胸骨旁、脐旁等部位或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脉搏有异常改变。 5.无脉及有眼底病变。 鉴别诊断 1.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多见于男性,全身无炎症活动表现,胸主动脉见特定部位(婴儿在主动脉峡部,成人型位于动脉导管相接处)狭窄。 2.动脉粥样硬化 常在50岁后发病,伴动脉硬化的其他临床表现。 3.肾动脉纤维肌结构不良 多见于女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其远端2/3及分支狭窄。 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好发于四肢中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炎症。 5.结节性多动脉炎 主要累及内脏中小动脉。 6.胸廓出口综合征 随头颈及上肢活动,桡动脉搏动有变化。 治疗 大动脉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该以内科治疗为基础,外科只治疗因该病引起的血管病变。 1.内科治疗原则 (1)抗炎治疗 控制感染,阻止病情发展。 (2)激素治疗 对早期或活动期患者效果较好,可短期内改善症状。多口服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3)免疫治疗。 (4)扩血管药物 改善脑和肢体血运。 (5)抗血小板药物 拜阿司匹林等。 (6)抗高血压药物 本病对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佳,常需要两种以上药物合并套用。 2.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目前已套用治疗肾动脉狭窄及腹主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等,获得较好的疗效。球囊扩张套用较广泛,但支架植入由于动脉炎特点,需慎重套用。 3.手术治疗 在病变稳定后可采取手术治疗,包括体温、血沉、白细胞计数、IgG均正常。手术原则是在脏器功能尚未丧失时进行动脉重建。 (1)对于头臂动脉型患者可行胸外途径或胸内途径人工血管重建术、内膜血栓摘除术等。 (2)胸或腹主动脉严重狭窄者,可行人工血管重建术。 (3)肾动脉狭窄者,可行肾脏自身移植术或血管重建术,患侧肾脏明显萎缩者可行肾切除术。 (4)冠状动脉狭窄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置入术。 预后 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其并发症有脑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明等。
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的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内科治疗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比如说,要控制感染,就要用抗炎的方法进行治村,甚至对一些早期或者活动期的患者要用激素进行治疗,还要考虑免疫治疗以及科学馆的药物等等。在病变稳定后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建议你选择正规公立医院血管外科,经过规范的检查以后,选择规范的治疗。
动脉炎症多是属于免疫力低下病菌侵入导致的,医院的医生建议可以口服强的松片和来氟米特片和地巴唑片,水分要补充充足,清淡饮食,忌熬夜劳劳累、疲乏。还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同时要做局部封闭治疗并加压包扎。
动脉炎属多发性病变,当累计锁骨下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或冠状动脉产生明显局限性狭窄,引起脑,心脏,肢体相应缺血时,有介入治疗指征者,应首选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由于动脉扩张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约20%~30%,故近几年来,对肾动脉开口部狭窄,或伴有动脉夹层,或再狭窄的患者,主张在扩张的基础上,植入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发生率,关于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也有文献报道,本法可能产生脑缺血并发症,临床上应慎重选择。
“血管造影正常血管就没有病变”这一认识误区的存在,致使不少患者采取了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了不可逆的重要脏器损害。例如在血管造影中,发现一侧肾动脉狭窄时,也应该想到另一侧肾动脉虽在血管造影上并无明显狭窄,但90%也已经有炎症的存在。这是因为,在大动脉炎早期阶段,由于动脉内膜没有明显改变,但中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而血管外膜也已发生了炎症反应,因此炎症浸润就会继续向血管内膜蔓延,所以,在血管造影中发现某一部位的病变后,一定要警惕其他部位病变的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