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热镇痛药: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选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氨基比林成分的解热镇痛药。但此类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明显,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慎用。
2、减充血剂:感冒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选用盐酸伪麻黄碱或盐酸麻黄碱滴鼻液。这类药物能兴奋中枢、收缩血管、松弛平滑肌,因此,冠心病、高血压、甲亢、前列腺疾病患者要慎用。
3、镇咳祛痰药:对于咳嗽较明显、痰不多的感冒患者,可选用含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成分的感冒药,但青光眼患者慎用;痰量多者可予乙酰半胱氨酸、创木酚甘油醚、羧甲司坦等祛痰。要注意的是,痰多的患者不能使用可待因等中枢镇咳药,否则会使痰液咳出不畅,阻塞呼吸道。
4、抗组胺药:感冒常伴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此时,可服用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的抗组胺药。但此类药物有中枢神经抑制、嗜睡等副作用,驾驶员、机械操作、高空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需禁用。
5、抗病毒药:有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需注意的是,滥用抗病毒药可能造成流感病毒耐药,如无发热且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使用。
切忌两三种感冒药同服
得了感冒,有的人为求快些康复,会两三种感冒药一起服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肝肾损伤。不同品牌的感冒药,成分重叠的较多,若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容易造成成分重叠,药量过大。如维C银翘片和百服宁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如果这两种药同时服用,则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过量,严重的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服用感冒药最好按医嘱。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感冒药时,一定要确定其中成分没有重复,以免出现服药过量,造成不良后果。
不少人认为中成药治感冒比较温和、副作用小,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感冒有寒、热之分,应辨证治疗,如果选用的中成药不对症,可能加重病情。
专家指出,特殊人群服用感冒药时,更要仔细阅读说明书。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的患病率较高,最好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用感冒药。孕妇禁用含伪麻黄碱、咖啡因等感冒药;抗病毒药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宜服用。
儿童感冒时应尽量选用儿童专用的药品,儿童退热最好选择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要使用退烧药,应避免阿司匹林,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佳。感冒期间如果没有确切的细菌感染指征,不必使用抗生素,即使有感染,也应该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感冒用药须对症
中医一般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和暑湿、秋燥四种,其中风寒和风热的治疗药物药性是相反的。然而在门诊接触到的感冒患者中,几乎有半数风寒患者是因错服感冒药后症状加重来求医的,这是因为多数人都认为夏季不会发生风寒感冒,从而把“风寒感冒”当作“风热感冒”来治。其实,夏季也会发生风寒感冒,所以一旦感冒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病急乱投药”。如果像张女士这样对风寒感冒一味施以清热类的药物,则无异于“雪上加霜”。
风寒还是风热?看症状来辨别。很多人认为感冒只是“小儿科”,感冒后喜欢自作主张用药,可往往导致感冒迁延不愈,这是为什么呢?医师说,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因为两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
多表现为头痛、身痛、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或喜热饮等。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代表方有麻黄汤或桂枝汤。中成药可选用风寒感冒颗粒、正柴胡饮冲剂等。在风寒感冒早期,喝姜汤即可解决问题,或用小验方:葱白5节、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煎汤一次,分三次服用。要注意避风寒。
风热感冒:
多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渴等,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代表方为银翘散。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清淡饮食,忌辛辣之品。
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是夏季最常见的感冒,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且暑湿重,出汗较多。如果此时贪凉或喜用风扇、空调,暑湿之邪会乘虚而入引起感冒。暑湿感冒多表现为头沉、汗出而病不解、口黏(湿盛时表现)、口渴(热盛时表现),食欲差,偶有腹泻、舌苔黄腻等。在治疗上以祛暑清热为主,代表方可用新加香藿饮。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饮食上可多吃点扁豆、冬瓜等,也可以用竹叶、荷叶、薏米等熬粥食用,可起到健脾、清热、去湿的作用。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宜选苯丙哌林。2.剧咳者宜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分。
3.白日咳嗽宜选用苯丙哌林,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分。
4.感冒所伴随的咳嗽,常选用右美沙芬分复方制剂,可选服酚麻美敏、美芬伪麻、双酚伪麻、美息伪麻、伪麻美沙芬等制剂。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