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
手癣的临床特征是初起损害位于一侧,指端的曲面发生小水疱,干燥后脱屑,逐渐扩展至掌心或临近手指,脱屑处皮肤变粗变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光泽和柔软性,境界清楚,水疱相互融合,破裂后疱壁不易脱落形成领圈样环状鳞屑。冬季气候干燥时指端及关节活动部发生裂隙、疼痛,受化学物质刺激后可使手癣湿疹化。
民间治愈本病的绝招有:
1:治手癣
处方: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浓煎,取液浸洗患指,日2次
疗效:用药5天,治愈率达100%
2:熏洗疗法
处方:侧柏叶250克,艾叶60克,桐油50毫升。
用法:将桐油煎热,涂抹患指,再用纸卷沾桐油点燃,熏烤3分钟。药加水煎,先熏后洗。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效:治手癣,轻症熏洗1次。重症3-5次可愈,切不复发。
3:处方:地骨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加水浓煎,取液浸洗患指,日2次。
疗效:用药5天,治愈率达100%
足癣是指发生在趾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
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足癣是引角质层厚、皮脂缺乏、汗腺丰富、出汗较多、足部潮湿,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脚盆、毛巾时也易相互感染。
足癣的临床表现(1)分水疱性: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2)糜烂性: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汉者。(3)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
民间治愈本病的绝招有:
1:治脚癣
处方:鲜鸡蛋一个,第二次掏米水1000毫升。
用法:掏米水洗换脚10分钟,将蛋壳内薄膜取下,贴敷患处。
疗效:保留1---2小时。日一次。
2:治脚癣:
处方:乌梅100克,白芨、苦楝皮、苍术、黄柏、苦参各20克,丁香、吴茱萸各15克,乌头、冰片各10克
用法:先煎乌头、白芨、次加乌梅、苦参、1小时候再加丁香、吴茱萸。浓煎后加75%酒精200毫升,去渣取液,加冰片混匀,用棉球沾药涂搽患脚,日2次
疗效:用药1剂,有效率达94.5%
可能是灰指甲“灰指甲”,学名称为甲癣,是由皮肤真菌侵犯指(趾)甲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多表现为甲变色、增厚、污秽物堆积或甲板破坏、缺失。
目前临床上根据癣菌侵入的部位及深浅,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
近端甲下型:较少见,多数继发于甲沟炎。先是甲板靠近甲皱裂处(即甲板的近心端)发白,尔后渐渐扩大成斑,最终局部甲板缺失,扩至全甲。此型仅红色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所致。
2、
远侧端甲下型:初表现为甲的远端(侧缘)甲板面出现不规则的小片白斑,随后变成无光泽的灰斑,并逐渐变为黄棕色直至黑色。不久甲板变质,甲下角质碎屑堆积、甲床增厚。最后甲板变萎缩,偶有出血。此型常由红色、石膏样或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3、
白色表浅型:常见于指趾甲。表现为甲板表面有白点或白色1毫米直径大小的斑片,病甲呈脆性而刮落。此型仅由石膏样毛癣菌或霉样菌、镰刀菌及曲菌所致。
4、
全甲营养不良型:这并不多见,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表现为全甲失去光泽、变质、增厚或碎裂、脱落后留下异常增厚的甲床。
5、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性甲型(或真性念珠菌甲癣):表现为全甲变质、膨起、松脆,表面疣状,凹凸不平。
6、
慢性甲沟炎型:表现为外侧甲皱襞及近端甲皱、表皮护膜变质或变棕色。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甲沟炎存在,甲周皱襞肿胀而没有甲下角化过度,可有少量渗液但从不出脓。此型亦多由念珠菌引起。
7、真菌性甲型:表现为脚气浓重(俗称“香港脚”)趾沟腐烂、水疹。
要考虑是否真菌感染。脚气是一种浅表型的真菌感染,又称足癣。容易复发,需要进行规范化抗真菌治疗才能根治。可以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外用。如果效果不佳还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真菌感染与潮湿的环境密不可分,需要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当其湿疹化时需要抗炎处理,如使用曲咪新乳膏。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