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Ab)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和免疫球蛋白E(IgE)。
免疫球蛋白G
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主成分,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75%,正常值为9.5~12.5mg/ml。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组织中。分子量约为150000道尔顿。人类血清中的IgG主要为单体,正常人的IgG包括四个亚型,其IgG1占60~70%,IgG2占15~20%,IgG3占5~10%,IgG4占1~7%。这些亚型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中结合能力各不相同。IgG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抗体。
免疫球蛋白A
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10~20%。从结构来看,IgA有单体、双体、三体及多聚体之分。按其免疫功能又分为血清型及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存在于血清中,其含量占总IgA的85%左右。
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 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
1. 与病毒或细菌毒素结合,从而阻止它们进入或破坏细胞;
2. 附着在细菌的鞭毛上,让其活动性减弱,并且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
相关症状与建议
lgA偏高: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氏(Behcet)综合征,门静脉性肝硬化,某些感染性疾病,湿疹,血小板减少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慢支缓解期等。
lgA偏低: 合理营养适当活动增抵抗力。希望接受可以用食物和中药调理,建议多吃些益气健脾的食物。和补中益气丸。不需要用贵的西药。找水平高的中医辩证调理.
lgG偏高:临床上,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通常会出现免疫球蛋白g偏高。但是,只是一种涉及到病情免疫状态的表现,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如果仅是免疫球蛋白g偏高,没有不适症状,大多情况下不具明确的临床意义。如果有不适症状,则应该做其它有关免疫炎症方面检查,查找具体的原因,并针对具体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lgG偏低: 很多疾病,尤其是免疫性疾病,常常发生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如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可见其在血清中含量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的免疫球蛋白升高,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中,也可出现免疫球蛋白含量增高,所以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一个非特异的检查,仅能说明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如何,而不能说明是什么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逐渐减低,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有病毒细菌或者是异物刺激的话会升高,平时注意饮食营养全面还有注意锻炼身体。
血清lgA:是血清免疫球蛋白A; 血清lgM:是血清免疫球蛋白M;[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检查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类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lgG、lgA、lgM、IgD和lgE,其中IgD和IgE含量很低,故我们常规所测定的Ig主要为lgG、lgA、IgM三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主要可分为三类: (一)几种不同的Ig水平增加:主要见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淋巴瘤等。自身免疫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IgG、IgM升高多见。 (二)单一的Ig水平增加:又称为“M”蛋白病,主要见于: (1)多发性骨髓瘤(MM),表现为仅有某一种Ig异常增高,而其他种明显降低或维持正常。其中以IgG;型MM最常见,血清中lgG含量可高达70g/L,IgA型次之,IgD型较少见,IgE型最为罕见。 (2)巨球蛋白血症,是产生IgM的浆细胞恶性增生,血清中IgM可高达20g/L以上。 (三)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前者属于遗传性,如瑞士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IgM缺乏症等。继发性缺损见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照射所致。lgD升高主要见于lgD型MM。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患者IgD升高。妊娠末期、吸烟者中IgD也可出现生理性升高。IgE升高常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外源性哮喘、枯草热、慢性荨麻疹,以及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药物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IgE型MM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