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的症状:
一、觉得胃痛胃胀胃酸明显加重,伴随着无规律的疼痛,发作周期越来越短;
二、心窝部隐隐作痛,疼痛呈辐射状,常规药物不断加量,但很长时间才能缓解疼痛;
三、食欲不振,饭量开始减少,经常恶心、呕吐、体重减轻,一天比一天消瘦,相继伴有乏力、贫血;
四、肚子发重,大便时间无规律,不明原因的腹泻,便形异常,多为粘液便或溏薄稀便,排便有轻微疼痛。五、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黑便的情况居多,普通抗菌消炎药失效,腹泻症状难以控制,低度或中度发热。
治疗胃胀的穴位
1.内关穴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2.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3.足三里穴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舒缓胃胀气的小妙招:
2.做简易的舒缓运动蹲下以手环抱屈曲双腿,将大腿贴近肚子,有助于肠胃消化、解除胃部闷胀感。
3.嗳气排气胀气时多走动,嗳气或排气,让肠胃保持弹性,毫不要催吐,会导致胃食道逆流。起来走一走,能嗳气或排气更好。
1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2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3
四缝
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是四个穴位的合称,经外奇穴。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效果很神奇。
4
中脘
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用指压法按摩中脘穴,可以止痛。
满意请采纳谢谢
胃胀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小毛病,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时常发作也着实令人烦躁不适,而对于这个问题,除了各种汤药冲剂加以缓解和治疗,中医里的一些穴位也能帮助我们的胃部排气缓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这些神奇的穴位,有此病症的小伙伴快来了解一下吧。
一、帮助消化的下脘穴。位于我们肚脐上方两寸的位置就是神奇的下脘穴。如果时常有胃胀气的现象,那么就就顺时针按揉这里三到五分钟,如果伴以热敷或者艾灸,效果更好。这个穴位不但能够帮助胃部消化,排查垃圾和气体,更有瘦腹、瘦腿的功效,真是养生减肥两不误的神器。
二、“任脉”之一的中脘穴。我们常在武侠剧中听到“任督二脉”,这“任脉”之一就是中脘穴。这个穴位位于肚脐上方四寸处,不但能治疗烧心、胀气、反酸、呕吐等慢性胃炎症状,还能缓解失眠、眩晕、神经衰弱,可见这个“任脉”还是很强大的。
三、“举手之劳”的四缝穴。要说在公众场合按压下脘穴和中脘穴不方便,那么四缝穴绝对是举手之劳就能完成的按摩。这个穴位就是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其第二个关节的掌纹“内眼”处,如果小伙伴们出现了胃胀气的现象,那么就随手按压这四个节点吧,绝对让你在悄无声息中就缓解了胀气不适。
四、名声大噪的足三里穴。提到足三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医范畴里,这个穴位可以辅助治疗很多疾病,除了治疗腹胀、肠鸣、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对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肾病、妇科疾病等都有疗效,可以说是一个养生穴,没事常按揉这里绝对好处多多。
以上就是能够缓解胃胀气的穴位,小伙伴们可以参照人体穴位图多加寻找练习,闲来无事时多多按摩,相信会对胃胀气很有裨益,不信你就试一试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