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是把液体(通常用清水)灌入肛门内,当液体在体内达到一定量后,人体开始有排便的欲望,灌入体内的液体会和体内的粪便混合,进而把体内的粪便排出体外,
这样往复几次,体内粪便即会排出体外。灌肠,即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导入结肠灌注液,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目的。其实,它并不是一种陌生的医疗措施。
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类似灌肠的技术就已被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在使用了。
灌肠是将肛管经肛门口插入并注入温水、温盐水或甘油等,从而引起排便的一种方法。 灌肠液:可用温盐水2000-3000毫升;或温水500-1000毫升;或液体肥皂水75毫升加温开水至1000毫升。 栓剂:如甘油、开塞露。既可软化粪块,又可刺激直肠黏膜张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肠蠕动而促进排便。 简易导便法:用咸菜条或肥皂条1根,长约3-5厘米,插入肛门,保留片刻,即可通便。 据说张仲景琢磨了一个利用蜂蜜给病人通大便的办法。他用蜂蜜放到铜碗里边,然后放到火上,慢慢地熬,一边熬一边搅,把蜂蜜熬稠了,稍微让它冷一冷,就形成一个固体的东西,然后他把一头弄尖了,顺着这个尖头塞到病人的肛门里,过了一会,随着病人的体温,蜂蜜的蜜碇就开始软化,结果在局部产生润滑作用,使得病人就排除了大量干结恶臭的大便,病人马上就好了一大半。 病人的病治好了,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蜜煎导方”这种新的治病方式也流传了下来。只不过现在使用的药物又增加了补充营养的药液和清热解毒以及消炎的药物,虽然两种方法所用的器具不一样,但是机理是一致的。专家认为,灌肠法的发明是受到了张仲景蜜煎导方的启发,或者说就是起源于张仲景。(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
(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盘。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并排气,夹紧肛管。
(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
(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
(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
(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注意事项
(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肛管,血管钳,润滑剂,棉签。
(2)治疗盘外备卫生纸,橡胶或塑料单,治疗巾,弯盘,便盘,便盘巾,输液架,水温计,屏风。
(3)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ml~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1]
2.病人准备 了解灌肠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3.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屏风遮挡。[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