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积血,排除腹腔内出血; 治疗性:1、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2、腹腔内注射药物,或腹水浓缩再输术。 禁忌症方面有: 1、广泛腹膜粘连者;2、有肝性脑病先兆、肝包虫病、或巨大卵巢囊肿者;3、大量腹水伴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忌大量放腹水;4、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5、妊娠;6、出血倾向或表面皮肤有感染者; 老师:很好,xxx医生把适应症跟禁忌症基本都掌握了,现在请你说下腹腔穿刺术的基本步骤。 学生:进行腹膜腔穿刺术的步骤如下: 1、先去看望患者,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及检查患生命体征及腹围,嘱患者排尿。 2、穿戴帽子、口罩,清洁双手。
3、准备消毒器械及穿刺包。 4、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卧位或斜坡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5、穿刺点选择: ①、脐和左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作为穿刺点。 ②、脐和耻骨联合的中点上方约1CM,偏左或右1~2CM。 ③、侧卧位穿刺点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较为安全,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6、定位后,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壁层(深达腹膜),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 7、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气及破损。 8、术者用左手固定好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峰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头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抽取腹水。放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穿刺点,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纱布固定,绷紧绷带。 9、将抽出液体送化验、记抽出的腹水量。 10、术后嘱病人静卧。告诉病人如有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11、最后整理物品。
1.穿刺部位选择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前者还需用枕头垫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2至骶1(以腰3-4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醉后,戴橡皮手套,用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不超过2-3ml),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髂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4kPa或40-50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