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休克: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儿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骨折处的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1、水肿。当骨折发生时,由于骨膜、骨髓以及其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在患处会形成血肿,同时附近软组织受到损伤也出现水肿,从而令骨折处出现肿胀的情况。
2、瘀斑。患者的伤处的皮肤下往往会出现青色或紫色的瘀斑,触之疼痛感强烈,若是要移动伤处则疼痛更甚。
3、移位。大多数的骨折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包括侧方移位、成角移位、缩短移位、旋转移位和分离移位,这些类型还经常会同时存在于同一患处。移位会导致患处的外观发生变化,最常见的就是变粗、变短、出现角度或是有旋转而造成的畸形。
4、肢体活动受限或活动异常。由于伤处的肿胀及疼痛,会使得患处无法进行往常的活动,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假如是完全性的骨折,则该处将完全无法进行任何活动。反之,有些不该活动的部位却会因为骨骼的中断出现异常的活动。
若家长发现孩子骨折后出现全身症状时,证明骨折情况严重,要立即进行急救并送院治疗,千万不可耽误。
1 局部表现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2 局部疼痛和压痛
骨折后因局部组织损伤,或部分肌肉痉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常是判断有无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局部肿胀、瘀斑和皮肤擦伤
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阻塞络道,可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即成察斑。若骨折处肌筋膜完整而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问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造成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4 局部功能障碍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遭受破坏,肢体失去应有的杠杆作用,同时因疼痛而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肢体功能可部分受限或完全丧失,但青枝骨折、嵌插骨折不一定有明显的功能障碍,须仔细检查,以防漏诊。
骨折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的骨的完整性中断或连续性丧失,由于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患者最主要的感觉就是骨折部位的剧痛,同时损伤部位可能会迅速出现肿胀,如果骨干完全断裂,还会造成肢体不能活动,在骨折的瞬间患者甚至自己可以听到骨骼碎裂的声音,如果肿胀的肢体或者是骨折碎块影响到神经,还有可能会出现骨折肢体远端的麻木症状。对于骨折的患者,如果骨折的位置非常好,没有错位的情况,可以选择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打石膏、支具固定等等,但是如果患者的错位比较严重,估计愈合比较困难或者是愈合之后对肢体功能影响比较大,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