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核又称基底神经节,是大脑半球髓质内一些核团的总称,由尾状核、壳、苍白球(合称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一共五部分组成。纹状体与丘脑底核黑质一起构成皮质下调节运动的回路。与大脑皮质和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势反射。
扩展资料:
大脑基底核的外形:
基底核的外形尾状核呈弓状,膨大的前部为头位于背侧丘脑的前端,尾状核体贴靠背侧丘脑的背外侧缘,尾部细长,弯行向前伸入颞叶,末端接连杏仁核。
壳和苍白球合称豆状核,豆状核在水平或额状切面上都呈楔形,宽隆的基部朝外,尖端朝内,它借外侧髓板分为内侧的苍白球和外侧的壳,苍白球又借内侧髓板分为内侧、外侧苍白球。
尾状核与壳在进化上较新且具有相似的功能上联系,因此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发生较早,称旧纹状体。
屏状核是岛叶皮质与壳之间的薄层灰质它的内侧与壳相隔的白质称为外囊,外侧与岛叶皮质相隔的白质称最外囊,屏状核与大脑皮质有往返纤维联系。
丘脑底核黑质红核等与纹状体在功能上有密切联系,都属于锥体外系统,或包括在基底核的概念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底核
基底核是大脑深部一系列神经核团组成的功能整体。它是位于大脑皮质底下一群运动神经核的统称,与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相连。
英国解剖学家托马斯·威利斯(ThomasWillis)于1664年最早记载了基底核的结构。之后许多年,“纹状体”(Corpusstriatum)一词被用来泛指皮层下的一系列核团。但是后来发现,其中许多核团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比如壳核(Putamen)和尾状核(Caudatenucleus)之间就没有直接的连接。“纹状体”(Striatum)一词指尾状核,壳核和伏隔核三者构成的整体,该整体是基底核系统的主要输入通道。该命名法则是CécileandOskarVogt(1941)提出的。
纹状体得名于在脑剖面中,其相对应位置多纹的图像。该外形来自于大量致密的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纹苍黑)纤维。
扩展资料
纹状体(包括尾状核和壳)是基底核系统的主要输入通道。大脑皮层的诸多运动,前额叶和感觉分区投射到纹状体。
基底核中不同核团的神经元合成不同的神经递质。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受体的种类。
来自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输入刺激纹状体内的所有多巴胺受体,但是由于间接和直接通路内的受体种类不同,多巴胺输入的效应也不同。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多巴胺输入对直接通路的效应是兴奋,而对间接通路的效应是抑制,该神经递质的总体功能是激活丘脑。
基底核包含两大回路,分别成为直接通路(Directpathway)和间接通路(Indirectpathway)。它们是皮质-基底核-丘脑回路(Cortico-basal-thalamicloop)的两大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底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