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儿自离开母体产出后,即开始啼哭,这哭声是诞生的开幕词,是一种很强的吸气运动,这力量足以使肺泡迅速地膨胀扩张,婴儿不哭,就不能使肺脏发挥强大的呼吸功能,叫做新生儿窒息,需要紧急抢救。平常,新生儿每天都要哭几阵来调节桔燥乏味的吃吃睡睡的生活,这时的哭声清脆而响亮,且有节凑感。非疾病性啼哭,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情感依赖性啼哭带有情感要求的啼哭,当亲近的人离开或失去心爱的玩具时,起先哭声洪亮,尔后逐渐减弱,且有感到痛心的表情,伴之涕泪俱下,无精打彩的懒散情绪。此时,你若抱起他,会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愉快,体型上也会变得优美,那种完全不理睬婴幼儿的感情需求的作法,则不利于孩子心身发育。
2、饥饿时啼哭婴幼儿表示饥饿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啼哭上,并主动将头转母亲的胸怀寻找乳头,此时若用手指试探口唇时,会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作出吮乳的动作,一经喂奶或食品后,便马上安静下来。对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食物调制太浓、太热或周围环境嘈杂等影响孩子情绪或口渴时,也会表现象饥饿时一样哭声,这时若将孩子抱起或换个环境,哭声亦会停止。
3、不舒适时的啼哭若遇突然的冷热刺激、衣服布料粗糙不平整、衣被裹得过紧、尿布湿了或被蚊虫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这种哭声初时声音较大,以后逐渐变小,并有全身躁动不安。如听到突发性巨响、受到惊吓、导物刺激时都会突然哭叫,并伴有惊恐万状的面部表情。对这些原因引起的啼哭,只要及时得到帮助,如经常更换尿布,注意风寒冷暖,保持环境幽雅平静,清除身上的异物或抱在怀中予以轻柔地抚摸慰藉,都可有效地平抑哭声。
4、入睡时哭有些婴儿入睡前也会哭闹,这种哭声比较低,双目时睁时闭,哭声断断续续,中止哭闹即入睡。
5、便时哭闹伴面部涨红或用力动作。
6、带有意向性要求的啼哭这种以企盼达到某一目的的啼哭,其哭声忽大忽小,呈间歇性,或伴有蹬脚、挺胸、摇头、就地打滚及干嚎怪叫的行为,若无人理睬,其哭声即渐渐转弱而停止。这种有意识的哭喊,多见于1岁以上的幼儿。
二、疾病性哭闹
病理性啼哭当婴幼儿在犯病的初期,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没有明显病理体征时,啼哭往往是早期病态的主要症状。这时的啼哭有缓慢或突然发生的不同,持续的时间亦长短不一,如果不能用正常的原因来解释的话,那就要从是否犯病上考虑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1、鹅口疮:多见于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的婴儿,当消化不良时更易罹患。此时,婴儿舌苔白像奶块,但又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擦掉,如果孩子一经接触乳头或食品就哭,并呈现痛苦表情,要考虑是否长了鹅口疮或舌部、口腔溃疡。
2、急性扁桃体炎:婴儿因喉痛而哭闹不休,并伴有发热、拒奶,夜间哭闹更甚。
3、体表及关节损伤:若接触孩子身体某一部位就哭,要看看皮肤有无破溃、脓肿、糜烂,特别关心有无骨折或脱臼。
4、腹痛:急性肠道炎症、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等均可产生腹痛而使婴儿哭闹不安。哭声为阵发性,随腹痛出现而起,缓解而止。哭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腹泻、拒按腹部,一摸即哭。要注意检查生殖器两侧及脐部有没有疝气、肠绞痛、肠套迭等。如哭声细弱低微、发音不畅或嘶哑并伴有面色萎黄、目光呆滞等表情,则是病重的表现。
5、佝偻病:又称“软骨病”,因缺少钙质和维生素所致。婴儿除哭闹外,有多汗、易惊、烦燥不安、头发稀疏、囟门迟闭、鸡胸等表现。
6、耳部疾病:婴儿容易溢奶,当奶汁流入外耳道后容易得中耳炎。此时,婴儿会哭闹不安、发热,手压耳廓时哭声更剧。如果耳朵里钻进了小虫,他会突然“哇哇”大哭,浑身乱动,手抓头面,但无眼泪。
7、脑性哭闹:婴儿发病大多在冬、春两季。因颅压增高出现头痛、发热,哭声紧急、尖叫、音调高亢、持续时间短暂,前囱门饱满,两眼无神,颈部强直,不愿抬头转头,四肢僵硬不灵活、甚至抽搐。应注意脑部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出血等。
有些婴儿常常表现为夜间啼哭,孩子夜啼也可能由于某些疾病作祟。肠道寄生虫感染往往成为婴儿夜啼最常见的原因,当寄生虫在肠内骚扰,加上其分泌的毒素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可造成孩子厌食、消瘦、夜间磨牙、烦躁不宁、啼哭等情况。蛔虫、鞭虫感染严重时,可有阵发性腹胀、腹痛,甚至嚎叫痛哭,持别是蛲虫感染时,由于蛲虫夜间出入肛门周围活动,引起孩子肛门剧烈搔痒,夜啼则是孩子叙说不适的主要表现之一。孩子因偏食造成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也易引起夜啼,这种哭声细弱、低沉、嘶哑,伴有睡眠不宁、尿量减少、性情烦燥等情况。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以及性格的形成,其啼哭表达的方式及内容也会有所变化。作为孩子的父母,既要掌握孩子啼哭的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