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有滤血的功能。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此外,脾还能够储藏血液。人脾可以储存约40毫升的血液,马的脾脏则存储了马体内大约30%的红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脾有造血的功能。但出生后脾的造血功能基本消失,仅在部分条件(比如人体出现严重造血障碍时)刺激下才能够恢复。
人体究竟有多少血?失血多少才有生命危险呢?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7%左右,也就是说,体重60公斤的人,其总量约4200毫升左右,在安全状态下,人体血液中的绝大部分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快速流动着,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剩下一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脏、脾脏、腹腔静脉等处流动缓慢,这部分血量称为储存血量。人体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者大量失血时,储存的血液被动员出来参加血液循环,以补充循环血量的不足。 失血对人体的影响随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速度的不同而异。若失血量小于全部血液的10%,人体只需将贮存血液动员出来参加循环,就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而且,血浆中失去的水与电解质由于组织液渗入血管,可在1至2小时内得到补充,血浆蛋白可由肝脏加速合成在1天左右恢复,红血球数也可在1个月内复原,因此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正是人们献血多为200毫升,相当于总血量约5%的理论依据。若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时,肌体经代谢后仍不足以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的正常水平,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 如果失血30%时,就会对生命构成威胁。脾脏是一重要的周围淋巴器官,它具有多种功能,分述如下:1、储藏血液:脾脏可储存血液约半升,供出血、缺氧等紧急情况时的生理调节之用。
2、参与造血:脾的淋巴滤泡能制造淋巴细胞,它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单一—巨噬细胞系统能制造单核细胞。某些请抗下,如脊髓硬化、溶血性贫血,脾脏可一部分地恢复它在胚胎期的造血机能,产生脾脏的骨髓样化生。
3、参与破坏血细胞:脾胃储备、演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衰老”的红细胞的“坟墓”。血液流经脾脏以后,红细胞的脆性也有所增加。有相当证据说明脾脏也破坏血小板和白细胞。
4、调节骨髓的功能:脾脏对骨髓内细胞(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三系)的成熟、产生和输出都有调节(特别是抑制)的作用。这作用似乎是通过某种体液因素(激素?)来进行。正常的脾脏使骨髓内的细胞达到一定的成熟度,然后被输出而进入血液。在脾脏摘除术后血内白细胞、血小板都增多,同时有幼红细胞、豪威尔—周立(Howell-Jolly)氏小体等出现。
5、参与机体的防御机制:脾脏有滤除和吞噬血液循环内微生物的作用,也能产生各种抗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