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药物: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药物可引起肾损害。其中氨基糖甙类因其以原形从肾脏排泄,易导致肾小管坏死、管腔阻塞,故不宜长期连续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肾毒性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肾毒性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偶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往认为青霉素类药物对肾造成损害较少,但近年发现青霉素类药也可导致严重肾损害,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性血管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急性间质性肾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在大剂量使用时可直接损害肾脏。磺胺类药物可导致血管炎、尿路阻塞、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轻者仅有血尿、蛋白尿,重者可导致无尿、尿毒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四环素类药物可加重肾病患者氮质血症。多粘菌素类药物可损害肾小管,导致蛋血尿和蛋白尿,大剂量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两性霉素b可导致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损害,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和永久性肾损害。
解热镇痛类药物:长期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导致肾脏慢性中毒。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肾小管坏死。非那西丁可导致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去痛片、炎痛喜康和布洛芬等药物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抗肿瘤类药物:甲氨蝶呤可因尿液ph值下降导致结晶尿、血尿甚至尿闭而出现尿毒症,以及前述使用环磷酰胺及其同类药物异环磷酰胺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等。
利尿药: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少尿或无尿,但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服用速尿则可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而当利尿药与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使肾毒性增强。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的化学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的中药肾毒性药物有:
1、植物药 关木通、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朱砂莲、细辛、雷公藤、苍耳子、苦楝皮、丢老棒、牵牛子、大枫子、棉籽油、马桑子、洋金花、苦丁茶、千年健、大枫子、山慈姑、使君子、马钱子、鸦胆子、蕃泻叶、相思子、皂荚、巴豆、肉桂、商陆、甘遂、大戟、芫花、草乌、钩吻、鬼臼、铁脚威灵仙、昆明山海棠等。
2、矿物药 砒石、砒霜、雄黄、红矾、朱砂、轻粉、铅丹、升汞、胆矾、密佗僧等。
3、动物药 斑蝥、蜈蚣、蜂毒、全蝎、鱼胆、水蛭、海马、红娘子、麝香、蟾酥等。
4、复方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八正散、甘露消毒丹、防己黄芪汤、导赤散、排石汤、口炎宁、六神丸、冠心苏合丸、妇科分清丸、朱砂安神丸、中华跌打丸等。
1 抗菌药物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比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万古霉素、伊曲康唑静脉注射剂、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等。
2 解热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肾损伤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肾炎等。所以应避免大剂量和长期用药,此类药物有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3 造影剂随着增强CT、介入治疗等医学手段的普及,含碘造影剂得到大量使用,含碘造影剂通过收缩肾血管直接引起肾灌流量下降,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有研究结果提示,非离子型造影剂导致肾脏损害的机会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易引起肾损的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碘海醇等。
4 免疫抑制剂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逐渐增多,各种免疫抑制剂的肾毒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具有明显收缩肾血管而致肾损的药物,如:他克莫司、环孢素A、雷帕霉素等。对于预防环孢素、他克莫司肾毒性的主要办法是监测药物血液浓度,同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