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气少”、“元气虚弱”。多由于脏腑虚损、重病久病损耗元气所致。一般症状有面色晄白、头眩耳鸣、心悸短气、动则汗出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等。如气虚不能固摄血液,可使血不循经,发生崩漏便血、衄血等慢性出血病症,称为“气虚不摄”。
指肺虚。《素问.通评虚实论》:「气虚者,肺虚也。」
摘录于《中医名词词典》。
【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气少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外卫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
摘录于《中医诊断学》
具体来说还可以分为【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肺气虚】【肝气虚】其中肝气虚容易被人忽视,但是临床上还是很多见的。
仅供参考。
气虚证是指脏腑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治动时诸症加剧等。因气与血关系密切,所以气虚日久会逐渐引起血虚,以致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常见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