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系统疾病,伴脾肿大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等。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扩展资料
一、预防:
1、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的人群(高危人群)应作定期检查。
2、对服用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的患者,要严密随访。
3、慢性白细胞减少患者,若长期随访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对白细胞数较低而有症状者可选用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中的1-2种。
4、对起病急骤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应送血液科抢救。
二、治疗:
1、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2、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
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是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总称。
每一种白细胞的类型,功能也是不同的,比如中性粒细胞,它主要是细菌的效应细胞,而淋巴细胞则主要是病毒的效应细胞。
正常成人白细胞数(4-10)×10^9/L
高于1万为增高,低于4干为降低。
有很多疾病都会使白细胞产生变化,但是也有一些是因为机器或者一些应急反应影响白细胞的数量。比如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或者恐惧等都可以使白细胞升高。
感冒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白细胞的减低,白细胞减低也提示病人为病毒感染。
当感冒时,可能因为发热而服用了一些药物,特别是退热的非甾体类的药物也可以导致白细胞的减少,这时不需要使用升白细胞的药物,感冒好了以后,白细胞就可以恢复正常。
白细胞是身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就像身体的卫士,能把身体中的细菌,病毒等驱出,表现为炎症,脓肿等尸体状态。
而感冒是病毒感染,白细胞降低,此时如使用抗菌素,则使白细胞被误伤而降得更低,不利身体康复。
应该多吃一些利于白细胞修复的维生素C蛋白质,粥
.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清淡饮食,充分饮水,少吃油腻、煎炸、生冷的饮食。
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初春、秋末冬初),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戴口罩,疫情期间鉴别感冒和其它发热。
人体白细胞数正常值: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显微镜计数法:
成人:(4.0~10.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0~20.0)×10^9/L(15000~20000/mm3)。
婴儿:(15.0~20.0)×10^9/L。
儿童:(5.0~12.0)×10^9/L。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因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导致白细胞减少。因此白细胞减少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95)×10^9/L]、中度[(0.5-0.9)×10^9/L]、重度[<0.5×10^9/L]白细胞减少症。重度减少也称粒细胞缺乏。陕西血液病研究所附院整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