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为常见,肉瘤较少,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简称鳞癌,一般占80%以上。
(一)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鳞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舌癌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因舌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加以舌的机械运动频繁,这些都是使舌癌转移的因素。
(二)牙龈癌,在口腔鳞癌构成比中居第二或第三位,上牙龈癌居第二,下牙龈癌居第五。
(三)颊黏膜癌也是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在口腔癌中居第二或三位。另外还有腭癌,口底癌,唇癌(发生于唇红缘黏膜)口咽癌,皮肤癌(颜面部),皮肤癌在发生之前多有癌前病损存在。中央性颌骨癌,好发于下颌骨,特别是下颌磨牙区,下唇麻木常是中央性颌骨癌的首要症状。
(四)上颌窦癌,为鼻旁鳞癌中的最常见者,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内壁时,常先出现鼻堵塞,鼻出血,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肿瘤发自于上颌窦上壁时,常先使眼球突出,向上移动,可引起复视,当发于外壁时,则表现为面部及唇颊沟肿胀,皮肤破溃。当发自下壁时,则先引起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如果将牙痛误诊为牙周炎等将牙拔除时,则创口不能愈合,形成溃疡。
(五)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成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皮肤,口腔黏膜也常有发生,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青春期发生者极少见。颜面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常在色素瘤的基础上发生,主要是由交界痣或复合痣的交界痣成分恶变而来。口腔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常来自黏膜黑斑,约有30%的黏膜黑斑可发生恶变,临床上也有无黑痣及黑斑而突然发病者。损伤,慢性刺激,不恰当的治疗均常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原因。此外与内分泌和营养因素也有关,例如,在青春期前很少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妊娠期中肿瘤发展较快。因此,早期处理颜面皮肤痣及口腔内黏膜黑斑是预防恶性黑色素瘤最有效措施。皮肤痣及黏膜黑斑,发生恶变时,则迅速长大,色素增多,为黑色或深褐色,呈放射状扩展,或周围出现结节,表面发生溃疡,易出血和疼痛,并有所属区域的淋巴结突然增大,口腔内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恶性,常发生广泛转移。黑色素瘤主要根据色素表现及临床症状诊断,不宜行组织活检,即使是转移性淋巴结亦不应做吸取组织检查,因活检可促使其加速生长,色素细胞对低温十分敏感,因此低温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有肯定疗效,近年还有报道口服卡介苗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部位,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亦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临床表现
1.肿瘤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腹等处,可有局部白斑病史或慢性刺激因素。
2.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生长快,疼痛明显,浸润性强。
3.可有舌运动受限、进食及吞咽困难。
4.早期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鉴别诊断
1.创伤性溃疡
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舌侧缘后方,常有对应部位的刺激物。溃疡较深,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基底不硬。去除刺激物可自行愈合。
2.结核性溃疡
多发生于舌背,偶见于舌尖和舌边缘。溃疡表浅,紫红色,边缘不整,呈鼠咬状口小底大的潜行性损害,基底无浸润。患者常有结核病史。
治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般应行原发病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前或手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预防
减少外来刺激因素,积极治疗癌前病变,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舌癌一般是不可以治愈的。舌体处血管发达,血运丰富,质地疏松。舌部的恶性肿瘤浸润性强,很容易沿血液循环扩散到周围组织,并通过淋巴回流转移到骨、肺、肝等多个组织器官。早期舌癌进行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舌体肿瘤,可控制疾病的进展。中晚期舌癌会出现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在手术切除舌体及淋巴组织、进行颈部淋巴清扫术后,需全身应用放化疗,5年生存率较低。
对于舌癌的预防,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戒除不良的口腔习惯,比如减少对于烟酒的摄入,尤其是要注意不能够咀嚼槟榔,第二、如果牙齿上布满残羹,或者牙齿上出现尖锐的尖、壁,或者舌尖出现持续性红肿的症状,患者就应该尽早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以及治疗。一定要注意做到将舌癌,防患于未然。在早期,要注重筛查,注意体检,比如如果患者出现舌黏膜的白斑、红斑,通过早期的治疗技术,也可以较为有效地预防舌癌的发生,第三、一定要注意保持口腔的卫生情况。患有舌癌的病人,大多数口腔卫生,都会比较差。舌癌患者常常可以患有牙周炎等疾病。所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口腔的卫生,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