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芩
我国医书曾记载,“黄芩色青带黄,黄则入土,青则入木,故为调治木土之药。痰证为土家之实,宜调治以木,故黄芩善当此任”。黄芩味苦性寒,其苦能够帮助人们排出体内的泄邪,其寒能够帮助人们降低体内燥热之火,具有开降痰浊的功效,因而适合体质痰湿者服用。比如常见的小柴胡汤,主治脾胃症状,柴胡、黄芩就是其中的要药。
2.茯苓
因其生长特点,埋伏于地下,且形状似猪粪,因此得名茯苓。茯苓常与松树根相伴而生,不仅生长独特,其药用价值也是极高,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此药生长于土中,得阴气而如金,因而具有益阴功效,常常作为益肾的佳品。
3.苏子
苏子成熟于秋季,其色紫白,紫入肝,白入肺,其味辛,气温,可归肺、大肠经,历来便是我国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要药,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可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病症。同时,许多 养生 人士更是将苏子泡酒饮用,是比较出名的保健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长期服用苏子,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患有气虚、阴虚的朋友日常也不宜食用苏子。
4.半夏
半夏收于夏秋季节,其色白,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且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中医常用的化痰药和止吐药,在一些痰浊壅肺和胃气上逆的治疗中常常会用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有镇咳、抗溃疡、抗早孕、抗肿瘤、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一点,孕妇不得服用。
5.枳实
枳实,其味初酸,成熟后带香,酸者而入肝,香者入于脾胃,且冬季也不落叶,一年四季茂密翠绿。枳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等功效,属于一种常用理气药材。同时枳实对人体肠胃道运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有强心、增加心输血量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枳实功效虽强大,孕妇却不得服用。
6.厚朴
厚朴叶大荫浓,花大美丽,可以作为绿化观赏树种,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厚朴的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主要入药部位是其树皮,具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等功效,其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其芽叶常作为妇科药使用。除此之外,厚朴的籽还可以榨油,或制肥皂,其木材更是使用广泛,真可谓是“浑身是宝”。
1、半夏: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浊,且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
2、天南星:燥湿化痰,用于湿痰、寒痰证。
3、瓜(栝)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
4、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5、贝母:清热散结、止咳化痰的功效与作用。
6、款冬花:性温,味辛,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7、紫菀: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
8、竹茹:清热凉血,化痰止呕。
9、桔梗:开宜肺气、祛痰。
10、枇杷叶: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有治疗肺热痰嗽。
11、龙脷叶:清肺止咳、化痰平喘。
12、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首先大家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止咳药,什么是化痰药。具有制止或减轻咳嗽为主的药物,我们称谓止咳药。具有能祛痰或消痰的,以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化痰药每兼止咳,止咳药每兼化痰作用,故习惯把它合并论述,称为止咳化痰。止咳药可以分为润肺止咳,宣肺止咳,降肺止咳,泻肺止咳,敛肺止咳等五种。化痰药可分为清热化痰、降气化痰、燥湿化痰,温肺化痰等四种。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咳嗽,所用止咳化痰之药亦不同。如:肺热燥咳型,一般选用润肺止咳之药,如川贝、平贝、浙贝等。此外蜜紫苑、蜜百部、蜜冬花等性偏温,亦具有润肺止咳之效,对日久咳嗽效果较好。风寒闭肺型,可用宣肺止咳的苦杏仁、苏叶配伍使用。肺气不降型,可用降肺止咳的苏子、枇杷叶等。肺热壅滞型,可用泻肺止咳的桑白皮、地骨皮配伍,方有“泻白散”。肺虚久咳型,可用白果、罂粟壳、五味子、乌梅等配伍使用。此外清热化痰中药有川贝、浙贝、瓜蒌、竹茹、海浮石、天竺黄等。降气化痰的中药有前胡、苏子、白前、旋复花等。燥湿化痰的中药有半夏、天南星等。温肺化痰的中药有白芥子、紫苑、款冬花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