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累、运动后不要立刻洗澡,休息片刻再洗,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有些老人在发烧时洗澡,以为通过洗澡可以降低体温。殊不知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这时身体比较虚弱,洗澡很容易发生意外。
一些爱喝酒的老人要注意酒后不要洗澡,因为洗澡时人体要出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相对增高,再加上热水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加快脉搏跳动,这往往会引起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高,以致机体难以适应,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引起心脏病或脑中风的发作。
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特点,洗澡也有很多讲究。建议老年人一般5天左右洗一次澡就可以了,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洗澡间隔还可以适当拉长。而经常运动或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运动后擦擦就行了,没必要立刻洗澡。
可以在洗澡前半小时喝200~300毫升白开水,以避免或减轻因洗澡时皮肤血管扩张而导致的种种不适,同时补充全身血液容量。
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或出现疲劳、头晕等不良反应,但一吃完饭就洗澡也不行,因此老年人将洗澡时间放在饭后2小时,或餐前1小时左右为宜。
有些老年人洗澡时间过长,这样容易引起疲劳、体力减弱,以致引起心脏、头部缺血,形成冠状动脉痉挛、血栓,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同时,洗澡时间太长,老人着凉的机会也会大增;皮肤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更容易长皱纹。建议洗澡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
有些老人洗澡时喜欢用力搓,这样容易搓掉大量有保护作用的角质细胞,而且洗去了汗液和皮脂共同组建的化学保护膜,引发多种皮肤病或使皮肤变干。
老人洗澡还不能过猛过快,以防体位变化过快或幅度大而导致血压下降。所以洗澡时动作宜轻缓。
冬季洗完澡后,要注意保暖,穿好衣服再出来,以防受凉引起伤风感冒。洗澡时,浴室温度较高、头部皮肤血管扩张;走出浴室后,由于气温下降,扩张的头皮血管遇冷急剧收缩,会造成头部缺血而抵抗力减弱,使感冒病菌乘虚而入。
建议老年人洗澡时,室温在24~26摄氏度为宜,水温则以35~40摄氏度为好。
为了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洗澡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长时间把全身浸在热水中
不要长时间把全身浸在热水中,否则体表的血管扩张,头部的血流量减少,容易发生脑溢血或出现头晕、眼花症状,严重者甚至昏倒。高血压病患者更应注意,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体表血管过分扩张,导致血压骤然降得太多。尤其是在公共浴池泡澡更不宜(北方人多有此习惯),公共浴池热气聚集多,空气流通不好,室内缺氧,加上老年人如患有一些疾病,很容易感到憋闷、压抑、气短。此外,公共浴池水温较高,长时间浸泡其中,身体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大量血流成分转变为汗液排出体外,会引起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流速缓慢而高温又使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进入其中,从而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这种情况貌似“活血”,实为“缺血”,是血栓形成即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即使在家中的浴室洗澡也要保持通风,水温控制在35—36℃为宜。这个温度既不热,又不冷,浸浴其中,人体感到舒适。
2.不要刚吃完饭就洗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