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幼儿园、第一次来到小学开始正规作息时间和课程的学习,是成长中经历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宝宝对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激动、焦虑、不安……家长们在这个时期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关注孩子哪些方面的培养?
一、储备知识不如储备能力
家长们常会询问我们:“孩子还有一年就上学了,是上学前班还是上幼儿园大班?学前班上一年好还是半年好?幼儿园亲子班上多长时间?”
亲子班和学前班都是为了更好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储备。以学前班为例,在学前班能提前学习到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小学早期会表现得更轻松,但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好,不是判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标准,越到高年级学习成绩越会拉开距离,也越能显示出孩子个体的学习习惯、方法、效率、能力等的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要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吃饭、入厕、穿脱衣服鞋子、按时睡觉起床、整理书包、写作业、阅读、独立思考能力等。
二、强化规定不如熟悉环境
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有固定作息时间和相关的要求规定,比如吃早饭的时间、午休的时间、上学放学的时间、课后要完成作业、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等。“到幼儿园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幼儿园就不能睡懒觉了!”“你不听话,我就找老师来,让老师管你。”“上小学得写作业”......对于尚不熟悉幼儿园、学校环境的孩子,听到家长不断的提醒各种要求规定时,会给孩子增加入园入学前的紧张与焦虑。
入园入学前家长尽量多带宝宝熟悉学校环境、老师、班级内的小朋友,多结识已经入园或入学小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家长之间分享育儿经验,交流育儿困惑,孩子在玩耍之间逐渐的熟悉彼此,为独立入园入学做好准备。
三、反复询问不如坦诚交流
孩子离开家庭,独自在幼儿园或小学,家长非常渴望了解孩子一天的状况,见到孩子会忍不住反复询问:“今天中午吃的什么饭?”“今天乖不乖?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在学校和小朋友玩得怎么样?”……这样的追问会使孩子厌烦,有时应付两句就不想再说,甚至不做回答。
家长可以在和孩子一起游戏时,主动和孩子聊聊一天的见闻、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孩子说说他在学校的见闻、感受。交流时,家长要多倾听,不急于评判,坦诚地与孩子交流。
初入园入学的孩子情绪变化波动非常大,这时需要家长耐心的陪伴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待孩子情绪平稳后会迎来各方面能力的飞速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