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从一个熟悉的幼儿园转学到另外一所幼儿园时,家长会发现孩子融入新环境的过程非常困难,甚至可能会遭遇新环境的小朋友集体“排斥”。小鹿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像这样给孩子频频换幼儿园、换班的家长,现实中为数不少。
其实,无论孩子在一个多好的幼儿园,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最好不要随意为孩子转园,这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打破
对于已经入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分离焦虑”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第一天入园的孩子多数会哭得撕心裂肺,让家长永生难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越来越适应,开始期待上幼儿园。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接纳过程。而幼儿园的老师、同学也是他出生以来建立的第一个社交圈子。
在这个社交世界里,孩子们已经开始尝试去建立自己的角色,并且充分融入其中扮演着自己的人生角色。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贸然给孩子转园,等于是打破孩子刚刚建立的社交世界,将孩子的社交世界撕裂了。
3-6岁的幼儿社交能力非常薄弱,他们并不能像大人一样从一个群体迅速抽离进入第二群体。在整个转变过程中,将进入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转园,这个动作已经打乱了孩子正常发展的社交能力,而在社交能力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可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人格养成,甚至对孩子一生的成就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篡改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比如这所幼儿园注重中英文双语教学,这所幼儿园注重国学培养,这所幼儿园注重蒙氏教学等等。幼儿园采用的教材都是成套而系统的,从小班至大班都是独有的特色课程。
在师资队伍上面,每个幼儿园除了参加国培和省培以外,还会选择一些特色教育作为园所的教育体系,这就更加深化了大部分幼儿园教学理念上的不同、教材教学上的不同。
因而,转园可能会篡改了孩子已经形成的学习思维。孩子之前在A幼儿园里所学习到的知识在B幼儿园的教学体系里完全不存在,甚至完全不相关,这等于彻底否定了孩子之前两个学期在幼师的引导下所作的学习努力。这不仅仅打击了孩子的自信,更加增加了孩子学习的难度。
学龄前更应注重的习惯和思维的培养,家长在选择幼儿园之前应慎重考量幼儿园的教学体系和品牌特色,考虑周全后再来选择是否为孩子转园。
是否该为孩子转园:
1.园所承诺的事情是否没有达标?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教育方式、启发式教学、对启蒙式教育的理解不一致。
原因:这多半是因为园长的办园思路、意图和理念,不同的老师在理解和落实上会有差异。如果你碰到了类似的事情怎么办?转园还是想办法协调一下?比较可行的办法当然是后者。
对策:爸爸妈妈在明显感到了这一点以后,不妨找园长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相应的建议,请园长协助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这时父母的心态一定要平和,态度要冷静,相信园长和老师有能力切磋、指导老师在具体的操作上有所改变。老师教育方式的改变,能使班上所有的孩子受益,而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孩子。
2、内因:家长或孩子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矛盾
比如因为一些琐事,家长和老师之间有一些误解和摩擦;也有的家长对班上老师的能力不满意;或者因为孩子之间经常出现一些小摩擦,比如宝宝被打了、抓了,班上有个别的孩子特别淘气等等,影响自己的孩子,提出转园、转班。
对策:遇到类似情况,“逃避”不是积极的态度,父母需要做的是和老师交流,让老师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自己也设法了解老师的意图,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通过老师解决,老师会了解孩子打人行为的真正动机、分析原因,给予恰当的引导,避免家长之间闹得不愉快。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允许孩子之间的差异,以爱心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孩子,教他们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助其他小朋友,这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有好处,也更容易适应社会。在此,信任老师是不可少的。
3、园所生活护理不到位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往往更关注他们在幼儿园得到的生活护理水准如何。比如有的妈妈会向园长抱怨:老师在晚上离园时为什么不让孩子大便,弄得孩子接出来后玩不了,匆匆忙忙往家赶?
对策: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多地需要生活老师的照顾,因此,父母有必要和老师多交流孩子的日常生活,以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基本情况心中有数,比如大便的时间、喝水的多少、饭量的大小,在特定的时间老师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了、怎么做。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能解决孩子的大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