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时,家长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

亲子共读时,家长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第1张

亲子共读时,家长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讲书”?

父母在一起读书,父母不能做什么?很多家长都在特别努力坚持亲子阅读。每天,他们忙累了,就会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我会遇到一个特别大的烦恼: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是不高?为什么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几年,孩子上了小学,却还是没能爱上读书?

这恐怕和大人带孩子读书时做的一件简单的事有关,就是给孩子“讲书”!

孩子能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其实比大人多

和学龄前的孩子一起读书,妈妈总觉得孩子还小,不认识几个字。如果你不告诉他,他根本看不懂,所以大人不仅会逐字读,还会用大人的理解给他们讲图片、人物、故事。

孩子“听不懂”是个很大的误区。其实不仅孩子能看懂,看到的东西也和大人不一样。更神奇的是,他们会比成年人看到更多同样的画面。

世界著名的早教专家蒙台梭利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中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15个月大的男孩给她看了几张五颜六色的明信片,告诉她“汽车”。她知道孩子想让她看到汽车,但他从那些照片中看到的都是风景、人和动物——换句话说,上面根本没有汽车。

于是她对孩子们说:“我没看到一辆车。”小男孩看着她,挑出一张明信片,自豪地说:“给你!”蒙台梭利看到画面中央有一只猎狗,远处有一个持枪的猎人,角落里有一间小屋和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线上有一个微小的、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孩子指给她看,“汽车!”

毫无疑问,孩子是对的。图中角落的曲线是一条路,大人根本不会注意的小黑点代表一辆车。

蒙台梭利觉得孩子们的注意力可能没有被那些“漂亮又有用”的图片吸引,于是他挑了一张有长颈鹿的图片给孩子们看:“看这个长长的头颈。”孩子阴沉地回答:“长颈鹿!”——于是蒙台梭利再也没有勇气说话了。

这么小的孩子已经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想象力了。从“阅读”到画面中丰富的内容,大人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画面中最重要的东西上,大人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知道”和“知道”。可以说,儿童和成人在阅读时的频率是不一样的。

我们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被孩子邀请。当我们和他们一起读书时,我们经常发现,当孩子们显然非常熟悉的故事和图片时,他们总能找到新的东西。此外,这些发现往往伴随着他自己的新认识。如果他们因此受到大人的表扬,孩子们会特别开心。看到大人无动于衷,孩子们很失望:“这个我看不出来。”

给孩子讲书,对孩子来说,既是束缚,又是干扰

大人给孩子“讲书”。当然,他们是好意。希望在大人的帮助下,让孩子更好的阅读一本书,获得更多的理解和认知。但是,这恰恰背离了引导孩子阅读的初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最初的目标是让孩子愿意并且能够自己阅读。

给孩子讲书,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会带来束缚和干扰。

1。大人的“偏见”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

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肯定是高于学龄前儿童的,但同时,成年人对一切事物的认知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成年人的“刻板印象”,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知识、职业、经历。并不是说成年人的这种“刻板印象”就一定是错的,而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是“刻板的”。是这样,那个人是那样,成年人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孩子的看法不一定和大人的一样。通过给孩子讲书,灌输大人的观点,你把他们对书的理解限制在你给他们的框架里,束缚了孩子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但是孩子在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还是很差——这正是因为,在带他阅读的过程中,你束缚了他的思维,孩子既没有养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没有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

2。大人的解释干扰了孩子自己的阅读

读书和看电影、看电视剧、听歌、吃饭、上厕所一样,都是“私人活动”,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身心愉悦。

一个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孩子,脑海中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时而惊喜,时而惊讶,时而兴奋,时而悲伤。只有孩子能完全投入到书里,有自己的乐趣,他才能真正爱上阅读。

但是,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在父母给孩子讲书的时候,孩子就失去了这种相当个人化的乐趣。他要配合大人的解释,时不时的说我在听,我听到了,我明白了。脑子里的奇思妙想经常被打断,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稍有“走神”的举动,就经常被大人批评为”。

孩子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能感受到的乐趣非常有限,自然也不会一直特别感兴趣。就像蒙台梭利故事里的小男孩,当他平静的告诉大人他看到了长颈鹿的时候,其实是不满意的。他觉得自己被打扰了,不被理解。

当孩子的阅读经常被打断时,他会感到不开心,对这种活动失去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发现自己带孩子做亲子阅读那么用心,孩子却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培养出来。

阅读和吃饭一样,你介入越多,孩子困难越多

真诚的爸妈仔细分析了孩子的阅读困难,发现和很多家庭都有的“孩子吃饭问题”如出一辙。父母干预越多,孩子遇到的困难就越多。

我们遇到过很多家长问“孩子吃不好怎么办?”通常伴随着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不能自己吃饭、需要大人在家里和幼儿园追着喂等问题。

为什么到了该独立吃饭的时候,孩子却不能好好吃饭?原因只有一个。爸爸妈妈太参与孩子的吃饭,干涉太多。

孩子八九个月吃辅食的时候,想到拿小勺,大人不让;大概一岁的时候,想自己吃饭。大人担心他吃不好,不让他尝试。孩子们不喜欢吃鸡蛋。成年人认为鸡蛋有营养。水煮蛋、蛋羹、煎蛋,孩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吃。孩子们不喜欢蔬菜。大人们批评他挑食偏食,在饭桌上不断地指导孩子。-结果如何?一个吃饭困难的孩子就这样被大人培养出来了。

孩子读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愿意让孩子自由决定自己想读哪本书,什么时候读,读多长时间,怎么读,就像他们可以自由地玩玩具一样,孩子自然会把阅读当成一种很感兴趣的活动,就像从小没有被强迫喂食或进食的孩子吃饭不会有困难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抓着孩子,按照孩子父母的意愿去读,我们就得听从大人的解释,想读的不能读,不想读的必须读。孩子肯定不会爱上读书——因为这个过程真的很不愉快。

孩子阅读时,大人到底该怎么做?

那么,当孩子看书而不是告诉他们的时候,大人该怎么办呢?真诚的父母有几点建议:

1。放弃“亲子共读”的坚持,让孩子自主阅读。

真诚的父母也是特别注重孩子阅读的父母,但我们从来不一起做亲子阅读。从一岁开始,孩子被允许拿着书,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大人根本不引导也不干涉。

说尖锐点,读书这么私人的活动,大人都要和孩子一起做,和孩子上厕所都要盯着看没什么区别。

有人会说亲子共读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坚持呢?但是,我们相信,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中,有那么多日常活动要做。为什么不坚持干预孩子的阅读,大人费力,孩子无用?

2。只有当孩子要求读给他听时,才从书上读。

当然,当一个孩子几乎不识字的时候,他可能会让他的父母给他读。然后帮他读,照着书读,不做任何解释,让孩子原样得到书的内容。

3。只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解释,不主动给孩子解释。

孩子读书的时候,确实会遇到问题,但是他自己的问题,他知道是什么,在哪里,所以我们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尽可能的解释清楚,就我们所知。孩子不问问题,我们也不解释。

4。当孩子想讨论的时候,就和他讨论。孩子不发起讨论,大人也不和他讨论。

很多喜欢给孩子讲书的家长,特别喜欢做另外一件事,就是读一本书,问孩子问题,问他读过什么,理解了什么。我们不建议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而不是一下子从书中读到很多东西。当他自己的阅读能力发展起来,自然收获会越来越多。

我们的做法是,孩子来找大人讨论,我们积极参与,但孩子不想讨论的时候,大人也不抓着他提问讨论。

为什么大人能听“讲书”,而孩子不能?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现在知识付费这么发达,很多成年人付费订阅“讲故事”的专栏,听别人的书。为什么父母不能给孩子“讲书”?

这个不一样。大人听别人的书,是为了快速理解书中的内容,获取书中的干货。有些人有读书的习惯,但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一本一本地读。对于有些书,听别人讲主要内容就够了。有些人没有读书的习惯,觉得自己工作太辛苦,不想读书。还不如听别人说,赶紧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7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