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分享时遭遇挫折和拒绝,家长该怎样处理?

如果孩子在分享时遭遇挫折和拒绝,家长该怎样处理?,第1张

如果孩子在分享时遭遇挫折和拒绝,家长该怎样处理?

孩子不想分享。父母有必要强迫吗?为什么孩子这么不愿意分享?但是有些孩子在分享时遇到挫折和拒绝怎么办?

说到快乐分享,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快乐的画面。但现实往往是孩子会因为玩具而哭闹打架。

为什么孩子这么不愿意分享?

有一个概念叫物权。简单来说,就是商品的所有权。

儿童对物体的概念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刚出生的宝宝没有这个概念,你很容易从他身上拿走任何东西。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越来越难从他那里拿东西,或者要求他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自我意识。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在16到18个月期间逐渐建立起来的。自我意识对于孩子的认知、财产权观念、社会技能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一个孩子在没有自我意识之前,无法清晰地区分自己和他人,但一旦有了自我意识,他就能清晰地知道,我是一个与外界其他人不同的独特个体。

一旦到了这个阶段,他就会开始强调:我的我的我的我的我的!

边界概念

在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概念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帮助他理解:边界是什么。

分享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我的东西,我可以决定给不给。

我可以决定给不给你。我先得到的,我想保留,是允许的。如果我想要,我会给你的。

第二条: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我不能在别人不愿意给我的时候,去拿或抢我拿在别人手里的东西。

在一起玩的时候,如果对方先拿到这个东西,并且已经拿在手里了,那么没有他的允许,我是不能拿的。

要帮助孩子形成这两个概念,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可重复性。需要重复足够的次数来帮助孩子理解。

第二:一致性。当父母不停地辩解解释孩子有权拥有这个东西,或者父母不停地向他解释你不能拿不属于你的东西,只有保持信息沟通的一致性,达到足够的次数,孩子才能逐渐形成这两个概念。

尝试交流,获得快乐的分享体验

我们建议,与其直接要求孩子把观众拥有的东西给别人,不如试着说:我们可以交换吗?

分享,不是失去,不是给你我的整个世界,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给你我喜欢的玩具,你会和我分享我想要的玩具。

如果孩子在和别人分享玩具后,能得到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让父母和我玩得更亲密,得到更高质量的亲子互动,那么快乐的情感体验就能增加得更多。

当孩子越来越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时,他们也会越来越多地分享。

我们的孩子就是不想分享。我们做什么呢

在金宝贝有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叫做学校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一个核心发展重点是儿童的社交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分享和合作。

上课的时候,导师会有意做一些有特定场景的活动。例如,在艺术课上,三个或四个孩子可能共用一盒蜡笔。

蜡笔有红色、绿色等。每种颜色只有一支蜡笔。所以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想用同一个颜色的蜡笔的情况。一个孩子已经把它们捡起来开始画画,另一个孩子正想拿走,却发现蜡笔已经被拿走了。

二胎不会高兴:啊,我也要。你为什么要拿走它?他会有一些情绪,可能会哭,会抑郁。

这时候教官一般都在做什么?

第一步,教官会走到两个孩子面前,先对第二个孩子说:你怎么了,宝贝?

第二个孩子可能会说:我也想要蜡笔,但是他拿走了。

教官说:原来你想要这支蓝色蜡笔,他却拿走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失望?

在这里,指导老师做的第一步就是安抚情绪。

这个时候,第一个拿走蜡笔的孩子,可能也会有一些心理状态。他可能感受到了老二的情绪,看到教官安慰,扔掉。他可能有些焦虑和紧张。他会想:他们是来拿我的蜡笔的吗?

所以这个时候,指导老师可能也需要安抚他的情绪:

哦!蜡笔已经在你手里了,你现在还想继续用。你担心别人会把它拿走,对吗?

也就是说,先让自己两个孩子的情绪被老师理解。当一个人的情绪能够被充分理解和清晰表达时,他会感觉更好,更容易放松。

同时,两个孩子都获得了共情的体验。在与双方沟通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感同身受对方的心理感受。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两三岁的孩子,没有拒绝冲突的能力,需要教官指导示范,支持完成。

导师会怎么做?

他会鼓励二胎:你能说出你的想法吗?

此时,第二个孩子可能正在哭闹,无法完全表达自己。指导老师会进一步说:你的意思是我也想用蜡笔吗?第二个孩子可能会模仿老师说的话:我也想要蓝色的蜡笔。

指导老师继续对第一个孩子说:好吧,你听到他说的了,他也想用蜡笔。蜡笔现在在你手里,你可以先用。你需要多长时间来使用它们?

第一个孩子可能会说:我会用很久很久。

指导老师说:能不能就给我和他(指老二)看看?哪里需要用蓝色蜡笔画画?也就是说,让他的“很长一段时间”的表达具体化。

第一个孩子会说:我想在这里画蓝眼睛,蓝帽子,蓝手套。

指导老师:哦,所以你要画这样一个区域。那我可以等你把这些都画完。(对老二)你愿意吗?我们等他(第一个孩子)画完他想要的一切。

老二可能会说:嗯,是的,我愿意等,或者我不愿意等。实际情况可能比较复杂。

我们或许可以帮助孩子达成一致:

这么说吧:会花你很长时间吧?你可以用十次,我数到十你就可以用了。

十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所以当第一个孩子画的时候,指导老师可以引导第二个孩子一起数:一、二、三、四……直到十。

约定好了,就是第一个孩子把蜡笔给第二个孩子的时候了。

在整个过程中,导师们通过不断的指导和教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这可以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愉悦感。这些都会成为他们以后和别人快乐分享的一个基础。

大一点的孩子怎么办?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可能不是在课堂上,也可能你的孩子不是三岁以上。

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孩子手里拿着一个玩具,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我该怎么办?

第二种:当我的孩子看上了其他孩子手里的玩具,而其他孩子却不愿意分享,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该如何引导?

我们刚才上课用的三个步骤:平复情绪、帮助他人、引导示范、支持,同样适用于这两种情况。

第一步:平复情绪。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你可以说:你不想和他玩,对吧?他只是上来拿你的车。你害怕又不开心,对吗?

通过这种表达,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感知自己目前的情绪,也可以感受到父母认同我,知道我还不准备分享。

但是如果你父母说:“哎呀,我家孩子看上你的车了。你必须和他一起玩。你必须学会分享。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孩子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我不懂,我不想分享,但是我爸妈逼我分享。

第二步:帮助有同样感受的人。除了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还需要帮助孩子理解别人。

你可以说:你的车真漂亮,他的小哥哥很喜欢,所以没管,就上来拿走了。

这样的表达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对方唐突鲁莽行为背后的原因,理解对方情绪和满足的合理性。

第三步:开机支持。我们建议这样,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你能让他摸一下吗?

“摸”可以降低分享度:玩具还可以在我手里。我不需要给他,但是他很喜欢,我可以让他摸,摸两次,摸三次。

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分享的程度,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感觉更好,同时满足别人的一些需求。

再分析一下第二种常见情况:孩子暗恋别人手里的东西,但别人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我的孩子冲上去拿,别人却立马捂住,躲开,不愿意分享。我的孩子可能会哭着搪塞……

那么第一步要做的仍然是平复心情。

你可以表达孩子的情绪:你很想要,不是吗?但是小哥躲开了,他没有给你。你很失望,不是吗?你有点不高兴,是吗?不开心,所以让你想哭不是吗?描述孩子目前的失望和不开心。

接下来,帮他感受一下对方的感受:玩具是他的,对吧?所以,他可以决定给不给你。

有了相互的理解,就可以重新开始第三步:引导示范,扶持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不到一岁半,还没有达到自我意识的状态,那么此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

你可以快速引导他去别的方向,再给他一个玩具,或者带他去另一个空房间。

他没看到那东西。其实他的情绪瞬间就被安抚了,问题可能瞬间就解决了。

但如果孩子已经一岁半以上,有了自我意识,你可以策略性地提示他:你还觉得你能做什么?有什么东西我们可以和小哥哥交换的吗?

如果他有可以交换的玩具,就会多出现两种情况:

1。他愿意和对方交换他所拥有的,所以我们可能会继续。

2。虽然我很迷恋别人的玩具,但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和别人交换我拥有的东西。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么孩子可能会重新评估情况,认为:我不想和他交换。然后他可能决定我暂时不要你有的,然后问题可能就自然解决了。

如果孩子说:我要交换的东西怎么办?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进行演示了。

你可以问:你会对你的小弟弟说什么?如果孩子没有直接找到答案,你可以当老师:你可以跟小哥哥说,我要你手里的车。我这里也有车。我能和你交换它吗?

让孩子模仿我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他表达自己具备了交流的基本条件。

你说完之后,还需要等待对方的一个反馈。他需要知道,当他没有这个产权的时候,决定权在对方手里。

即使他给了我这样的条件,让我可以交换,对方还是有权利接受或者不接受,所以对方可能会说好,我们就交换。

好的,那是一次非常成功和愉快的经历。但是如果对方说不行,我不想和你交易。这段时间对我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段被拒绝和挫败的经历。

那么在这样的体验下,我的孩子可能会体验到另一种情绪,一种负面的情绪。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回到第一步,安抚自己的情绪:

你很想要是吧?你已经愿意和她交换你最喜欢的车了,但他还是不愿意和你共用这辆车,这让你更加失望。你不开心,是吗?

之后还是要帮他换位思考对方的感受:车是他的,他很喜欢,你也看得出来他玩得很开心。他还没准备好和你分享。

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去感同身受对方当时的感受,然后你还可以示范一下,看看对方是否愿意降低分享的层次。

你可以对孩子说:也许你可以问问你的小哥哥,我能不能摸一下?孩子可能会模仿你的方式,问:我能摸一下吗?

好吧,就算碰了,对方还是会有两种不同的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如果对方同意,那就满足我孩子的胃口了。

但是如果对方不同意,碰一下也不行吗?

这个时候,我的孩子可能会感受到一些负面情绪,可能会开始哭。

所以,再一次回到情绪平复的过程。你可以说:哦,他不同意交换,也不同意接触。你一定很失望,很不开心。

第二步,同样的再次帮助。同理:小哥哥真的不准备和你分享玩具。多可惜啊,不是吗?

第三步,继续引导示范支持:我知道你很难过,妈妈也知道你现在想哭一会儿。来吧,妈妈,给我一个拥抱。

为了孩子:虽然我在这个得不到我想要的环境里,但至少我还能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理解。妈妈对我的爱,妈妈给我的高质量的互动和陪伴,依然能让我感到安全,充实我的心灵。

虽然孩子今天没能完成一次分享,但却为他以后的分享过程,为他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情绪管理能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7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