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成长中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而是父母对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有多大。不用说,孩子天生就是模仿的,说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般来说,如果婴儿有一个健谈的母亲,她会更早学会说话。情绪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吵架,孩子的性情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你能一直用成长的心态看待事物,一直用终身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这种思维方式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你的孩子。如何做一个好的学习型家长,让孩子从中受益?
认识大脑,从三个特点说起大脑总爱偷懒当你赞美一个孩子的聪明时,你喜欢说“这个孩子爱思考”吗?
但其实没有人愿意思考,大脑总会不自觉的偷懒。
一般人都喜欢刷朋友圈和微博,但是如果你看了深入的书,你就会开始疑惑。因为你需要思考和理解,你的大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你不想做;刷一条微博多简单,手指轻轻一划,新奇有趣,大脑不需要能量,就喜欢做。
在做脑科学实验时,经常会对人的大脑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这项技术可以让我们看到大脑以及哪些区域被激活。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没有任何思考任务,大脑也会消耗大量能量。成年人的大脑约占体重的2%,却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
正因为大脑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大脑会自动优化效率,尽可能把所有的能量都花在刀刃上,能偷懒就偷懒。
大脑很好奇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如果你注意孩子的眼睛,他们总是偷偷摸摸,东张西望。不仅是孩子,大人也很好奇。比如路上出了车祸,吃瓜的人都围过来看……
大脑有很多内隐知识我们每天所学的知识,通常都属于显性知识,也就是说,可以表达出来,写在纸上。
但这种显性的知识永远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知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例如,我擅长打羽毛球。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从这个角度击球,我说不出来,因为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即使大脑知道了,也不一定能表达出来
人类的知识中有大量的隐性知识,无论是感性的、运动的还是智力的...还有一些知识是存在于情境中的,与当时的背景和人物有关,无法一一描述。有些数据是高维的,但是表达出来就降维了,流于表面,丢失了很多信息。
挑战大脑,你可以这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好大脑的特性,然后反向使用,会提高学习效率。
对付大脑爱偷懒的诀窍记忆延迟:很多人喜欢做课堂笔记,然后训练完了,笔记一合上,就以为把内容背下来了,其实是脑子懒。你把它们写下来并不意味着你记住了它们。正确的记笔记方法应该是只记住当时的几个重点,然后以后找个时间通过回忆来完成笔记。有不懂的地方,要自己查阅资料去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重新组织。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必要难度”,因为自己产生的记忆会更难忘记。如今,我们经常感叹记忆力的衰退。部分原因是获取内容太容易了,我们自己产生记忆的机会减少了。大部分信息都留在表面,如果不提取或者不与其他记忆联系起来,就很难记住。
考试:说实话,没有人不讨厌考试。但是为什么认知科学家说考试好呢?因为这样的学习有了目标,有了方向,记忆力就会翻倍。
我曾经在课前对学生说:“今天的内容很重要。下节课,我会随机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虽然同学们会一下子哭出来,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会开始努力听课。成绩也出奇的好,全班平均分都有明显提高。
切换场景:有一个小测试:要求被试在限定时间内背单词,第一次在一个房间,第二次在不同的房间。两种效果有什么区别?结果发现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好。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记忆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和场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房间场景的多样性会产生不同的场景记忆码,有效提高记忆效率。
错开学习:以考试为例,如果有五六个复习科目。一种策略是先复习一科,掌握后再复习另一科;另一个策略是交叉复习五六门课程。两种策略哪个更好?答案还是后者。后一种方法叫交错学习,更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
善用好奇心助力学习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老师给你发了一套历史书,其中有三本书有1000多页,要求你这学期把书看完。会不会觉得无聊,缺乏动力?但是,如果老师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你觉得好奇心被诱惑了吗?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强烈的目标,你就会主动去读这本书。
开放式问题会给你无尽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平时问自己开放性的问题,然后看很多书,看很多人的观点,然后综合他们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
学徒式的学习最有效大部分知识是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的。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
大家都知道名校出生的孩子成功率很高。除了名校教育资源丰富,质量高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也很重要:同辈动机。
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普通人想进入一个领域。有效学习就是直接去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然后围绕重要成员。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研究计划和研究思路。这些东西课本上没有,外面也学不到。你得接近他们,做一些外围工作。随着技能的增长,你会进入学习社区的核心,逐渐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就像学编程一样,想从小白进阶到高手,需要直接进入编程领域的社团,和编程高手交朋友,默默当学徒,观察他,模仿他,慢慢成为他。
而孩子是我们的徒弟。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你家庭的微环境会对孩子的潜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成长中的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