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起来老,七岁看起来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习惯。
我记得这个故事:
当几十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有记者问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你在哪个大学学到的东西最重要?”
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你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学会把一半的东西给小伙伴;不要拿不是自己的东西;保持事物有序;吃饭前洗手;为做错的事道歉;午饭后休息一下;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但他也明确表示,在童年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童年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的时期!孩子自私、叛逆、磨磨蹭蹭、脾气暴躁、不合群等消极人格的成长,都是父母在这个时期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尤其是平时的坏习惯,如果不注意,迟早有一天会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不夸张的说,坏习惯毁了人的一生!
孩子最容易养成的5个坏习惯
发脾气
孩子不开心就哭,不开心就发脾气,乱扔东西...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坏脾气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反复“勒索”父母。以前的孩子脾气暴躁,自私,偏激,喜怒无常。
做事磨蹭,没有时间观念
起床,刷牙,穿衣服,吃饭,做任何事情都要慢...这些小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拖着孩子的后腿,让他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到了小学还没有纠正,孩子可能根本无法适应小学生活,越来越难学,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不听话,总是顶嘴
孩子喜欢顶嘴,不听管教。很多家长的选择不是哄就是跟,结果越来越差;孩子不仅会在家里频繁使用这个武器,还会和幼儿园、学校顶嘴,成为班里的问题儿童。
胆小、害羞、自卑...
很多我们所说的“内向”的孩子,害怕生活,见到陌生人就躲在大人身后,从小胆小害羞。长时间保持这种状况会导致自卑,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霸道,自私,粗鲁
我们通常所说的熊海子,多是这种类型。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只有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分享。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自私。
发展教育的5个步骤
1-激发兴趣,提高认识
2-制定三章规范和公约
3-严格的训练和毅力
4-良好家风,以身作则
5-监督与评估、奖励与惩罚
激发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孩子有兴趣了再培训更容易。当然,培养学生没有兴趣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最好是激发兴趣,尤其是幼儿。激发兴趣通常与提高意识密切相关。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基础,直接影响行为的取向。认知行为决定,行为决定习惯。坚定的行动必须源于深刻的理解。孩子习惯的培养和矫正,第一步是唤醒孩子,解决认知问题,让孩子理解,产生行为需求,能够自觉主动地配合家长的训练。(当然有些习惯不一定要合理,但是训练就可以了。)古语有云:“知道的越多,练的越多。”通过事例让孩子明辨是非,分清是非,知道美丑,知道善恶,了解好习惯的好处、意义和作用,坏习惯的坏处、危害和影响。
习惯培养的最佳策略是开始不让孩子养成坏习惯。这样就要求家长建立规范,遵守三条规则,让孩子有章可循。
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规范,这样孩子会更有动力、更主动地去执行。
规范的内容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变化。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规范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
说服教育让人知道,训练让人知道。行为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坚定的习惯。马克?吐温说:“没有什么是训练不能达到的,也没有什么是训练不能达到的。训练可以把野蛮变成温顺,软化粗鲁!把凡人提升为天使。”只要涉及到习惯,就只能通过反复训练来解决。谈论它们是没有用的。
每一个父母都深深知道养育一个孩子的辛苦,都知道没有什么是生来给孩子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中学是补偿阶段,高中只能是矫正阶段。关键是孩子小的时候。童年的习惯是童心,会深深扎根。总之,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从第一次抓起,从第一印象抓起,抓小,抓好,抓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