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休克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认识,但休克的早期诊断仍以临床观察和经验判断为主。
1。休克的监测:监测的目的是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准确、稳定、安全的监测是休克治疗成功的基础。监测内容应包括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器官灌注和器官功能四个方面。休克的监测涉及监测方式、项目、频率等。这些应根据原发病的类型、休克的严重程度、现有的并发症和治疗反应随时调整。反复仔细的体检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是最基本的措施。应注意精神状态、面色、心音、呼吸节律、紫绀、肢体温度和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持续监测的内容应包括心电图、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脉压、体温、尿量、肛门与手指温差。
2。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提高休克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目前休克早期诊断的难点首先是难以获得代偿性休克的具体证据。其次,由于休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演化和复杂的过程,早期诊断是一个概率性而非确定性的结论。可行的方法是仔细动态监测各种休克高危因素的原发病,总结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一些学者提出了与早期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新概念和新术语,从而加深了对休克发生发展的认识。但是新概念也有诊断标准的问题。
### 过敏性休克
1。有明确的吸毒史或接触过敏源如被毒虫叮咬史。
2。多为突然发病,很快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蛋白阳性,血清IgE升高,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反应,心电图改变及胸部X线改变等。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休克]
### 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和休克的表现。心源性休克属于低输出量高阻力休克,临床表现与感染性休克基本相同。对于心脏泵功能障碍的患儿,如果出现意识改变、外周循环和毛细血管充盈不良、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细等症状,应高度警惕休克的发生,密切监测,及时处理。
1。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心率、脉搏、肛温等。,应根据病情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稳定后每1~2h记录一次。同时应密切观察肤色、外周循环和尿量。
2。继续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患儿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患儿平均血压应维持在7.8~10.4kPa(60~80mmHg)。定期进行血气分析。
3。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心输出量和右心室功能,可代表右心前区负荷。CVP有助于区分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为确定输注的种类、量和速度,以及强心药物和利尿剂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CVP正常值为0.57~1.09kPa(4.4~8.4mmHg),低于0.57kPa(4.4mmHg)说明血容量不足。高于1.09kPa(8.4mmHg)说明输液过量,右心衰竭。
4。肺楔压:主要反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心功能,可代表左心室前负荷。其正常值为1.04~1.56千帕(8~12毫米汞柱)。PAWP升高表明肺充血、肺水肿和左心衰竭。小于1.04kPa(8mmHg)说明血容量不足;当PAWP升至2.6kPa(20mmHg)时,提示轻至中度肺充血;3.25kPa(25mmHg)为中重度肺淤血;超过3.9kPa(30mmHg)说明可能出现肺水肿。
5。心脏指数:正常儿童心脏指数为3.5~5.5l/(min·m2),如果下降到2.2l/(min·m2),就会发生休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