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为什么不想告诉父母?孩子被欺负不肯说话是什么原因?如果孩子被欺负了,没有告诉家长,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平时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氛围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孩子不会说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来分案例讨论一下:
①孩子觉得事情不严重
我们必须承认,同样的事实,孩子的认知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有些孩子,尤其是幼儿,还不能从具体的事件中分析出事件的本质,不能做出总结,得出某个结论。
所以,孩子会忍受和接受特定的事件,只是认为它们已经过去了。甚至有些孩子被欺负后,可能会认为老师和孩子在跟他们“玩”,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当一只大雁穿越时,它会留下标记。当孩子经历了让他不舒服,感觉不好的事情,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清楚,但一定会改变他的心情。
不一定是哭和生气,也可能是额外的兴奋,不停的说话,甚至是一些无法解释的疼痛和不适。
家长此时要敏锐地察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安抚孩子的情绪,及时询问情况。
同时要注意询问的方法。巧妙提问。不要问“你被欺负了吗?”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
大部分内容可能是无效信息,但重要信息总会被顺带透露。
总之,和孩子交往就像朋友一样。孩子们信任他们的父母,愿意说出他们不得不说的任何话。
②孩子害怕被责备
孩子担心自己说了之后,非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反而会受到责备。
如果是这样,家长就要反思自己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否有问题。
孩子出了事,你是不是开始乱指责孩子?是不是也采取了一些责骂和惩罚的方法?
那么,是时候开始改变一些东西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③孩子不敢说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能帮他解决问题,或者受到威胁,吓得不敢说话。
这种情况下,父母首先要打消孩子的顾虑,让孩子知道父母完全可以控制知道事实的后果。同时要让孩子充分信任自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然后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和过程。
知道事实后,要行动起来,和老师沟通,或者和对方家长沟通,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总之,一定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该不该跟孩子讲道理?怎么会?
思想家卢梭曾说,世界上最无用的三种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和故意动。
我们自己回想一下,小时候,父母费尽心思跟我们讲道理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深信不疑,诚恳接受,马上改正?
还会有厌烦的感觉吗,更别说清楚的理解父母在说什么了?
可见,讲道理在教育孩子方面未必有你想象的那么有效。
教育是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我说你听了你就明白了”的过程。
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想让孩子明白“道理”,光说是不够的。很多时候,你需要给孩子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的机会。
比如孩子晚上不肯睡觉,坚持要出去玩,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哭的越厉害。这个时候,一味的跟孩子讲道理说晚上出去太冷了,天黑了也没什么好玩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暖暖身子,带他下楼,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孩子自己晚上出去后会发现没有地方可以玩,没有朋友,外面又黑又冷。他不用几次就能再次提出这个要求。
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再到提升自己的修行,会有很长的例子。这个过程不是大人能快速完成的,更不是幼儿。
我们说孩子“不听话”,其实往往是因为孩子听不懂父母讲的大道理。
这个时候,与其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原则,不如考虑换一种说法。从孩子的情绪入手,通过提问和提供选项来调动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选择。
比如面对一个不午睡的宝宝-
“宝宝中午不睡觉。吵的话其他孩子会怎么样?”
“你觉得其他孩子被吵醒会开心吗?”
“以后在幼儿园,宝宝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一个人玩,要么睡一会儿,下午有更多的精神和小朋友一起玩。你觉得哪种方式比较好?”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主动思维能力,又让孩子有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感觉。他会乐于做出选择,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一个人能否接受别人的“真相”,首先取决于心情,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取决于对方的语言。我相信聪明的父母看到这里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面对孩子之间的小磕碰,大人该怎么办?怎么做才是对的?
江波的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有了与社会交往的需求,这是社会化的开始。家长对此要充分重视,也要为孩子提供相处的条件和环境。
孩子之间的小磕碰是难免的。创伤可以很快愈合,但如果孩子之间的“内伤”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总的原则是,让孩子自己尝试处理,家长从正面引导,让孩子慢慢适应。成年人不必过度保护。
首先,作为父母,不要过度解读撞人。大多数孩子都被其他孩子撞过。只要没有重伤,他们经常会哭一会儿,继续开心地玩。
但是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责骂别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也会认为自己做错了。
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孤僻,不敢冒险,不敢和朋友一起玩游戏,这对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都有负面影响。
其次,如果其他孩子碰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步。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干涉孩子和朋友的相处。
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
“宝宝现在疼吗?我知道你现在不好过,但是妈妈可以帮你包扎伤口,明天就不疼了!”
在孩子因疼痛而产生的情绪平复后,引导孩子继续思考:“XX只是不小心弄伤了你。你觉得他现在会难过吗?他已经向你道歉了。你愿意原谅他吗?”
不要强迫孩子去原谅,只是给他选择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思考,慢慢消化。
除此之外,你还要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哪些危险的动作和游戏需要避免,遇到危险时如何处理(不要触碰伤口,向大人求助等。).
其实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