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拼命的教孩子如何成功冲刺终点线,但很少教过孩子跌倒时该怎样擦拭伤口,怎么拭去眼角的泪水,怎样收拾疲惫的心情?
我们很少注重失败,可若这个暂时的“失败者”是我们的孩子呢?
第一部分: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最重要的原则
帮及不帮
各位家长需要注意:当我们帮助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帮及不帮。
什么叫帮及不帮?
就是要想真正地帮到你的孩子就不要给他具体的方法,不要告诉他123怎么做,而是要调动一切可能性去让他自己去探索。
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教他走路,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会告诉孩子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而是我们就是蹲下来面带微笑去鼓励他,向他招手,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手把手的交给孩子所有的应对挫折的方法,而是我们要做懂得促进的家长。促进他能够自己应对挫折,给他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支持。
第二部分: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学业挫折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学业挫折?
第一:考试失利的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去应对学业挫折。第一个小问题孩子考砸了该怎么办?
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位初一的女孩儿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排到年级最后,受到了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嘲笑。让她选择了给血液里注射水银,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猜家长看到这个案例也会心有余悸。当我们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正向引导是非常关键的。
面对考试,不仅是孩子害怕考砸,其实家长更害怕考砸。如果在孩子考试失利的话,那作为家长怎么去帮助孩子去应对失利,怎么对他正向引导呢?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正向引导三步法。
1.正向引导三步法
第一步接纳。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你已经无力去改变结果让你能做的也只有接纳。如果你要继续抗争,或者是心生抱怨,那你只能是把现在的时间和精力去浪费到你过去的事情,有可能还会制造出更多的屏障和困难。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这次考试失利了,你回来看到他很沮丧,那么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当下状态,包括他的感受,目前的能力水平,考试结果还有他这个人,你可以不喜欢这个结果依然要做到的是接纳。只有你接纳了,才不会被这个负性事件牵扯。能够对孩子全然的接纳。
孩子也能够接纳她现有的水平现有的这个结果。让他感受到支持的力量,而不是走向极端。
第二步欣赏,从中找出可以运用的正向资源。
有的家长尤其是到了最后的阶段孩子模考考不好家长就会很心慌。会想着完了完了,这样下去指定考不上。家长的这种焦虑无助紧张的情绪是会传染给孩子的。
作为家长,如果能够帮助孩子从这次考试失利当中,看到正向的相关因素的话,那无疑对他后面的考试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一次考试失利了,那在这个考试失利当中会有哪些相关的正向因素呢,设一个情景,假设说孩子模考当中成绩下降了十名,分数下降了十五分左右。这件事有哪些正向因素?请先思考一下。
我来想想我能想到的一些正向资源。首先这绝对是一个查缺补漏的好时机,正好可以通过这次考试帮助孩子去总结相应的应考经验。
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困难和瓶颈,可以帮助孩子在后面的考试中有所提升。另外呢,孩子如果因为这次没考好,而变得更加的努力。
如果孩子自己的目标足够坚定的话,他们看到自己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激励自己朝这个目标迈进,正所谓越挫越勇。还有这个事儿这个失败,幸好没有发生在中高考的考场上。
只要没到最后,那就说明还有机会。再有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和孩子聊一聊当前孩子遇到怎样的心理困难。正是你们亲子沟通的一个绝佳的好时机。
如果家长心态足够乐观,那相信你还会从中挖出更多的正向资源。您的是个心态可以影响孩子,让孩子也能够去积极的乐观的去应对。更可以让孩子去明白一次模考考不好,不是啥坏事儿。关键是要看现在怎样应对和选择。
第三步改变。
这个改变是双重的。对家长来说,您可以改变对孩子期待。但是也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孩子,孩子是永远不可能被你改变的。他要想发生改变,一定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结果。
但是孩子是可以被影响的。当我们在之前通过一些努力工作,却让孩子看到在负向的事件中挖掘很多正向资源乐的时候,其实那个影响就已经开始了。
当孩子把注意力始终放在没有得到的那个部分的话,就会越发的觉得挫败。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我总是考不好,我高考也不会考好等等。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
前一阶段的工作呢,就是把他的注意力焦点转向了正向的资源的那个部分,可以帮助到孩子去运用这些正向资源去朝向她所要去的那个目标。在改变的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可以多看一看他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比如说我期望自己考上北大,但是我目前的成绩630分比分数线还差三十分左右。那我可以提升的分数科目有哪些?现在在哪些方面下些功夫呢?通过两个月的努力,我怎么才能够让自己达到我想要达到的那个分数线呢。就是要让孩子看到希望,并愿意为这份希望,去需找资源并做出努力。
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好高骛远,有些家长会劝孩子把目标定在某个学校会比较合适,考北大是全校前三十名才能考试的,劝孩子要现实一点。
妈妈这么说,虽然心是好心,但这是妈妈用头脑分析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实际状况。在过去的高考经验当中,最后逆袭成功的也比比皆是。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就相当于比赛是的助跑,有哪个助跑在比赛开始阶段对运动员说“别跑了,跑慢点,你指定拿不了第一,只能拿第二。”家长要做的一定是坚信孩子一定可以考上。
以上的就是我们进行正向导向的三个步骤。
“接待”“欣赏”和“改变”,这三个步骤的也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你每天这么做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把精力浪费在那些对生活的抱怨上,而是更多的感激和欣赏,会连接到更多的正向资源,你的生活也会不同。
2.转学及升学带来的不适应
在学业挫折中的第二个大类问题,就是如何去应对转学或升学所带来的不适感。
曾经有一个高一的女生来找我咨询,她是一个一直都非常用功的女孩儿。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始终都名列前茅,但因中考之前因为考试焦虑而失眠一个月。但最终也差一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但是因为家庭条件好,家长还是选择让他进入重点高中。
进入高中之后她非常的努力,第一次阶段考试,考得不是很理想,班级排名三十,家长和孩子都非常的着急。
这个女生非常的懂事,她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会更加发愤图强。但是她的这份努力没有换来她所期待的那个成绩。
期末考试都时候成绩非但没有进步,相反又下降了十名。这个时候,这个女生真的感觉到受打击了,而且非常的挫败,觉得非常的力不从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而类似这个女生都情况是比较多,很多初中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中之后成绩都不如以前。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但我想即使最主要的是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怎样去引导孩子去应对这种不适感呢?
那我想应该用两个方面。
首先,要引导孩子去正确的看待现有的难题,当孩子面对升学或转学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的变化。比如说,学校变了孩子变了同学变了课程变了,这些变化让学生跨入初中校门或者高中校门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适感。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接下来要带着孩子去发现去了解那些我们生活当中出现的这些新的变化。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比如在上述的案例当中,这个孩子就需要对高中学习体系这个新的元素进行深入的了解。高中阶段各个学科难度增大,系统性增强。要想解决某一科问题,往往需要要综合多方面能力。
如果意识道高中课程的变化,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就难免会出现问题。在这个时候也需要家长去更关注于孩子的需要。而不是要去批评孩子。有的时候不是孩子不用功,而是缺少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那么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我在这里不多阐述。大家可以留意我们佐心平台上关于学习能力提升课程的一些具体的讲解。
我想说的是家长在孩子出现不适应的问题的时候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因为面对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和孩子自身学习现状的形成的强烈的对比,孩子承受的压力往往是非常重的。当家长如果发现他们有适应性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必要时需求心理指导。
第三部分:如何帮助孩子应对人际交往挫折
如何帮助孩子去应对人际交往挫折?
青春期是孩子从童年到成年的重大转型的时期。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思想要求更多的自主权。也会接触很多青少年的小圈子。既会经历浪漫的恋情,也会在人际交往上偶尔遇到背叛碰壁,或者是一些其他伤心的事儿。
我们的任务不是及时的修正他们的生活。相反,要对他们去加以理解,与之相伴。因为要知道这些经历也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部分,如果不涉及原则性问题,或者是生命危险问题,那么作为父母就不要或者说尽量不要干涉。
你可以尽可能地保持你的开放、尊重、接纳等等,这些在亲子关系当中非常正向的资源。
如果当我们看着孩子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自己就焦虑或者是陷入他们的情绪,就无法帮助他顺利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那么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就是关于孩子在人际交往挫折的时候怎样可以帮助到孩子的一些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也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当中。
首先来看一下一致性表达,在这里的我将结合一个案例和你们具体的说一说。
方法1:一致型表达
案例:
小王和小张是高中阶段的同窗室友。小王性格外向,平时生活也是大大咧咧,不太会顾及别人。而小张是个内向敏感的孩子,体弱多病,非常渴望在生活里有一些人可以照顾她。
在寝室里,小王和小张常常冲突不断。有一天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小王开启了音乐外放,声音特别大。打扰了小张的休息,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张,你会如何指导小张和小王去沟通呢?
五种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有五种表达方式。
第一个,默默的戴上耳机,心里想着坚持一下就好,这个是一种讨好型的方式。这种类型的人常常会忽略自己的情绪,去重视他人的想法,牺牲自己迎合别人。
“你有病啊!午休时候你开这么大音乐。”这种是指责型的方式。它与讨好型正好相反,他们眼中只有他们自己,还常常会忽略别人的情绪,总是别人的错误。
“小王,我想跟你谈一谈,如果你睡觉,别人开音乐,你会怎么想,都是寝室同学也是需要互相顾及对方的。”这是典型的超理智型的人,他会忽略别人的感受,也忽略自己的感受。他会滔滔不绝的讲道理,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情感。
第四种打岔型的。她说话就是兜圈子,她不直接问问题。也不回答问题,逃避问题。所以,在生活当中也会表现为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
最后一种是,“小王我睡眠不好,你开着音乐我睡不着,我觉得很难受,麻烦你能把音乐关一下呢?”那这种方式呢,是内外一致性型。面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会相同,那你觉得哪种方式会比较好呢?
在萨提亚模式当中,沟通包括两类信息,一个是言语一个是非言语,也就是情感部分的信息。当两者不一致时,叫做不一致沟通,分别对应的前面选项abcd。但最后一项E一致性的沟通。一致性沟通会表现表述人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为对方着想,内心坦荡平。
我在咨询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也常能够看到他们之间的误会,多是由于不一致的表达自己而产生的误会和摩擦。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够真实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是故意要指责、批评、讨好或是超理智或是打岔的方式,让自己不舒服,别人听了也不舒服。
这里提醒家长多留意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在人际互动当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学到的行为。有的时候还会反其道而行,就是我故意不要这么做,但其实也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当您和您的孩子互动良好的时候,那您的孩子和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也会少有问题。
方法2:倾听与核查
上述的例子当中,小张没有选择一致性的表达,而是选择了c选项超理智。结果小黄觉得小张在批评自己,觉得她觉得自己不够好,特别的生气,于是在寝室吵了起来。
但后来老师在调解的过程当中发现小王在回寝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小张在寝室,所以开了音乐。并表示如果小张正常告诉她,让她把音乐关上的话,那她能够接受。
之所以她们大吵一架,也是和他们的沟通不畅是有关系的。那么沟通过程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怎么让彼此能够去理解到对方的意思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沟通的基本步骤。
首先,当两个人在进行沟通的时候,会有一些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表现的话就是我看到什么什么,我听到什么什么。
第二步赋予意义。就是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他表达的语言就是“我的内在解析是什么”。当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时候,那对于我的内在解析是什么。
第三步,对赋予的含义产生感受。这种感受有可能是正面或者是负面的。
第四步,激发你的行动,比如说激活防御机制啊。
那么对于小张来说,当她看到小王回来,根本就没有顾忌到她在床上睡觉,大声的开启音乐。这让小张也联想到以前小王就常常这样。她感觉自己不重要,有强烈的被忽视感,最她鼓足了勇气,想和小王谈一谈。
而对于小王来说呢,她听到小张说自己,感觉是在说自己不够好,她也觉得很委屈,因为确实没有看到小张在床上睡觉,自己觉得平时给小张带饭打水做了很多的事情,就这件事情没顾忌到就被说了一顿,自己感觉非常的委屈,非常的莫名其妙。
于是冲突就这样爆发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其实这个误解适合第二步是有关的,当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心得,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内在解析的时候,那这种解析有可能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
而恰恰也是因为自己的内在解析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怎样去改善呢?
在第二步之后,也就说沟通的中间的过程,第二步的最后一步就是核对。你要向对方反馈,“那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我是怎样理解”。往往在加入核对的过程当中误解就这样被消除了。
对于小张来说,他和小王及时核对。“我看到你回来就把音乐打开了。好像根本没有顾忌到我的存在,我觉得自己很受伤”。小王应该也会跟她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就不会引发后面的冲突。
小张进行说教的时候,小王能够去核对,“你这样说是希望我把音乐关上,并不是针对于说我对你不够好,或者我这个人很差,对吗?”那可能这样核对的时候,矛盾就不会更加升级。
方法3:请求与拒绝
小宝特别能关注到别人的需要,总会帮班级同学做很多事情。别人找到他帮忙,他也从来都不会拒绝。那有时候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或者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忙,他就会陷入两难的情绪纠结当中。但是纠结过后还是会选择帮对方。
他不但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请求,而且对于小宝来说更为困难的是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提出请求。因为他总是害怕别人的拒绝。
在咨询当中,了解到小宝其实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偏低的孩子。他之所以陷入纠结和矛盾,是因为他搞不清楚拒绝的是事情,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
当小宝请求某件事的时候,别人拒绝了他,只是拒绝的这件事儿,但并不是拒绝你这个人。要把人和事情去区分开。
这种情况在家庭关系当中也常常会发生。比如说孩子想要某种东西,家长会告诉孩子,你考试考一百分爸爸就奖励这个。如果你想拒绝孩子,你可以直接去拒绝他。但是请不要把考试成绩和某个东西去建立等号,那样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
也就是说在家庭当中,你可以拒绝你的孩子,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但是一定要用妥善的方式进行。否则,虽然表面上看似是鼓励孩子,短时间会收到他有个好成绩的这样一个效果,但是长期以往会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
在生活当中让孩子明白你拒绝的只是他的行为,而他这个人是没有问题,当孩子也能够明白拒绝只是这个行为,他才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去拒绝别人。
方法4: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是一个隐喻,是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的账户。每次你做了一些让对方高兴的事,就是往对方的账户里去存款,每次你让对方伤心痛苦就相当于在你的银行里提了款。账户满了,所有的小问题都可以被原谅。但是如果银行里已经是赤子,债台高筑,任何一点小事情都有可能会变成大事,并且不会被原谅。
账户是适合于任何的人际关系,可以用这个情感帐户可以去看看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你和爱人的夫妻关系,也可以用这个情感账户去带孩子去看看他和他朋友关系。
谁在存钱谁在取钱,是何种方式进行的。要想让每段关系变得更好更加和谐,是需要每个人向这个情感账户当中存钱,从而达到平衡。
而在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当中,你能控制的,也只有你自己的存款和取款。你无法控制别人,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从而产生对别人的影响。
随着你向对方账户持续的存款,你就能够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对方的信任或是能够解除对方的误会。但是这个账户长时间透支也会面临着破产的问题。对于婚姻关系,可能会出现外遇。
对于亲子关系,孩子可能会离家出走,对于朋友之间的关系,朋友可能会不告而别。但其实无论是爱人的外遇,还是孩子的离家出走,还是朋友的不告而别,它只是个结果,但在这个结果之前,你们之间一定发生了很多的事,家里得不到就会向外寻。
如果我们不断指责说“我们破产了破产了”,这是毫无用处的,或许可以说我们一起努力,这对于对方来讲会更加的有效,可以尝试把更多的爱和关心,从你这里传递出去。
在亲密关系当中,百分之五破裂的婚姻是不可修复的,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修复的。
在以前的婚姻状态中,出现问题了,修一修补一补。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是如果坏掉了,那我就直接不要了。那其实无论你遇到任何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所以你要有一个这样的途径去提升自己,不管是上课还是个人成长,用正向能量去看待你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难题。
第四部分:夫妻婚姻关系失败,怎么降低对孩子的影响
在亲密关系当中,百分之五破裂的婚姻是不可修复的,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修复的。
在以前的婚姻状态中,出现问题了,修一修补一补。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是如果坏掉了,那我就直接不要了。那其实无论你遇到任何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所以你要有一个这样的途径去提升自己,不管是上课还是个人成长,用正向能量去看待你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难题。
如果真的在婚姻当中,因为有一些问题,不能够继续了,那双方要考虑在离异的时候,要降低对孩子的影响。
让我下面就来具体的说一说,之前白百合事件充斥了媒体的各大头条,前夫陈羽凡用视频作了回应,称自己与白百合在2015年就离婚了,然后白百合也在微博上也做出了回应,与前夫一致,都称是“为了保护孩子成长”。所以才没有对外公布这一事实。
但是这一份选择真的就有利于孩子成长吗?我是有一些怀疑的。
孩子其实是最敏锐的。父母之间的情感是亲密还是疏离?其实孩子是最早的发现的。明明不爱了去相反要装作很相爱,那对于孩子来说也会造成困扰。
面对父母的分离,是孩子经历的第一次挫折教育。事情发生了,我们很难过,不愿意去接受,但是我们只能也必须选择面对。
怎样把离婚这一事件对孩子的伤害去降到最小呢?
第一:要健康的离婚和愉快的分手。
婚姻要么就选择和平的快乐的离婚。最忌讳的就是选择不快乐,不幸福的婚姻或者是不幸福不快乐的离婚。其实如果选择是后者的话,那对于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整个家庭来讲,都是一种煎熬。
离婚是否对孩子会造成伤害,关键在于父母能否成熟理智的去处理这个状况。当你不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的时候,那至少也要选择一个好的离婚,我们所谓好的离婚就是指最起码这个婚姻对孩子有一个正向导向,为了孩子你们两个可以不用彼此喜欢,但是彼此有事儿是可以做到的。你们可以不再是夫妻,但是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
很多单亲的父母耗费的太多的能量在彼此的指责彼此的怨恨当中。孩子承受了大量的恐惧。他们会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甚至不敢和他们的父母去表达爱。
在心理咨询中也会遇到一些家庭离异的孩子遇到心理难题,确实是有一些是和父母离异有关的。比如说我来举一个,最近的一个案例。
这个小男孩叫小何。目前正读初二,父母离婚有两年了,虽然没有再婚,但是彼此都有了新的爱人。小何的问题表现常常怀疑自己身体出现状况,但是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他平时和他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姥姥对他的照顾特别多,周末偶尔回到父亲那里。
在他的父母亲之间有很多的抱怨。在小何的印象里,小时候他好像常常被父亲用暴力对待,他的父母关系非常的不好,离婚之后呢,也彼此都在指责对方。有的时候是只会拉拢他去一起反对对方攻击对方。
平时父母各玩各的很少关爱到他,印象当中只有自己生病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而在父亲的原生家庭也是离异家庭。在他父亲小的时候也常受到家庭的暴力。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夫妻关系结束,但是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的关系却是一直存在的。
如果离异之后,成年人没有很好的去面对这件事儿。依旧就用否定逃避攻击的方式去对待对方的话,那对孩子来讲是难以承受的事情。孩子得不到爱就会用各种的方式去讨爱,比如抑郁自杀身体疾病行为问题等等。
等孩子长大了早年原生家庭的这些生活成长经历,也会对她的亲密关系带来一些影响。当他习惯了早期的家庭互动模式的话,那么在他自己的关系当中就会有可能会重复过去,甚至自己还会觉察不到。
那么对于小何来讲,通过怀疑自己身体有病,来停止双方家庭对彼此的指责,也是通过怀疑自己有病,去吸引父母对他的关爱和关注。而小何所经历的他父亲对他的家暴。其实和父亲的原生家庭成长模式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常遇到被家暴的男生通常是非常反感暴力,但最后也成了施暴者。
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那个暴力攻击是他们最熟悉的模式。如果您目前家庭关系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也建议家长朋友要去多学习多成长。当你的生命能量得到提升之后,才能够给孩子给家庭更多的爱和关怀。
95%的关系都是可以修复的,那我也希望不管是年轻的家长还是遇到问题的家庭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你们的婚姻。
第二,对于离异家庭,如何实现对孩子的正向导向?
每个小孩最原始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生活在一起,因为那是他的全世界。但如果分开已经不可避免,在离开之后,如果依然能够做到彼此的接纳,宽容对方。而且鼓励孩子继续和亲人交往。协助对方尽养育孩子的责任的话,那对孩子伤害就会降到最小,甚至没有伤害,在这里给单亲家庭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孩子有正向导向的一些建议。
1. 要允许自己和孩子在夫妻一方离去的时候去经历哀伤的阶段。
不管这种离开是死亡,还是远离,还是离婚等等。这个哀伤的过程可以去充分的体验那种丧失的感受和由它带来的这种痛苦。
通过顺利的经历这个脆弱和痛苦的阶段,也就可以有更充足的能量去迎接新的生活。
2. 让孩子去了解真相。
不但是从你这里,或是从另一方了解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从来不会因为年龄太小,不能告知这个事实,孩子对所有发生的事情的情绪感受,甚至会超过成人。
如果没有告诉孩子事实的话,他们就会形成自己的想法,并会损害他们的自我价值。
3. 不要利用孩子去反对或者是攻击另一方。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分裂,从而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会更加压抑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变得沉默。
4. 要主动去寻求帮助,去处理好自己的感受。
可以通过上课,去参加工作坊或者求助亲朋好友等等,就是要让自己去接受这种分开,并且能够有能力去寻找并适应新的生活。
5. 让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对父亲或母亲的思念和爱恋。
也允许前妻或者前夫可以去表达对孩子的思念和爱恋。
总之,如果婚姻走到尽头,你一定要放下那些对过去的纠结,才可以有力量去拥抱现在的生活。也会让孩子明白,即使父母不在相爱了,但他们依然爱我,依然是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