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是炫耀空,而是认真的实践。
6句话判断你是不是“熊家长”[h/]
孩子能忍,父母不能。
前几天在高铁站小陶遇到一个熊海子和一对熊爸妈。我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也提醒一下我的父母朋友,不要做“熊家长”。
发生在候车室。离小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帅气的女孩,脚边放着一个很受欢迎的芝士蛋糕。然后来了一家三口,一个四五岁的男孩,一对年轻夫妇,在女孩旁边坐下。小男孩忙着在地上玩汽车,然后把女孩的蛋糕踢翻了。
正当小涛为蛋糕感到惋惜的时候,她听到熊海子的妈妈说:“多少钱?告诉我,我们会付给你的。”女孩惊愕地抬起头,看着毫无歉意的母亲,简单地说:“不,应该还是可以吃的”。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孩子的父亲不喜欢。“只要告诉我它值多少钱,就当我们买了你的蛋糕。”女孩很生气。“我排队等了两个小时才买到。你出多少钱我都给不了你。”“那你说什么?孩子还小,又不是故意的……”
抱着我的话,孩子妈妈说了一大堆“理直气壮,令人肃然起敬”。最后,女孩举起蛋糕走开,结束了这场闹剧。
肖涛认为,这件事不应该处理得这么草率。孩子犯错是真的,但父母连道歉都不道歉,不责怪孩子,也不进行适当的教育。我一开口就想花钱解决。最后我甚至道德绑架了那个女孩。反而觉得那个女生不懂事。
是啊,孩子还小,又不是故意的,犯了错请求别人原谅是天经地义的?
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充满恶意。调皮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太小,不能明辨是非。但当他的固执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如果父母为他开脱,而不是制止或惩罚他,那么应该反思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父母”。
6熊父母常说的话
1。“他只是个孩子。你呢?”
典型的“我弱我有理”的逻辑,传递给孩子“我是孩子,什么都该做”的行为暗示。
2。“没关系,让他走吧……”听起来像是解放孩子的天性,倡导散养模式,其实就是不在乎。
3、“当你有了孩子……”
强盗逻辑,别人没有义务和你比心,更没有义务忍受你眼中“什么都可爱”的熊海子。
4。“孩子不懂事,你跟他们计较什么?”
放纵是最可怕的。
5“对一个小孩子下这么重的手,还算人吗?”难道不是熊爸妈自己让孩子做熊导致被打吗?
6、“他还是个孩子,你就不能让路吗?”
语气似乎没有“你管那么多干嘛”那么咄咄逼人。但是棉线里的针的音色也让人觉得无法抗拒。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幼儿纵向研究”。研究者选取了2万名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园和小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童成长的家庭影响因素。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史蒂芬·列维特用一句话总结了这个实验的结论:只有父母本身的特质,即“父母是怎样的人”,才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也就是“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是没有意义的。总之,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
父母只有把自身的修养作为重中之重,孩子才能一点一点学会被教育,才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孩子的成长不是儿戏,也不是过家家。如果有什么不对,你需要教他如何承受。在要求我们的孩子不要成为熊海子之前,我们要审视自己是不是熊父母。
每个孩子都有熊,但父母有底线,知道规矩。你可以对孩子的熊保持一定的宽容,但请永远给自己定一个熊父母的标准线。当你的宝宝在公共场合做出可能损害他人或环境的事情时,想想吧。如果他不是你的孩子,你能坦然接受吗?
所有对孩子的教育都来源于这些日常生活。当你给自己定下了不做熊父母的目标,你自然不会养一个熊孩子。重要的是,当你不是熊爸妈的时候,面对其他熊爸妈的时候,你会更加自信。
在每个爸爸妈妈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哭哭啼啼也是最美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把自己惯坏了,谁也没有理由要求全世界都给你的孩子让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任何时候都是体面的,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的麻烦。孩子,但父母也不小了。
孩子是白纸,画笔在大人手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好宝贝属性的必备要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