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跟孩子说话,他总是不理我?孩子不喜欢和父母说话。为什么?一位妈妈问:“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理我?每次我给他打电话,他都不会第一时间回答我。他总是在我烦躁和生气的时候出现。有时候他做错事,我跟他讲道理,别人在我面前,他却好像魂飞魄散,根本不听。”
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少见。平时遇到这类问题,我会先筛查排除孩子有自闭症的可能。我也发现,排除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日常的育儿方式可能会在几个方面产生影响。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大家可以一探究竟。
第一种情况
关注竞争VS选择
你知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刻刻在大量的信息中选择性地关注自己此刻最需要或者最感兴趣的东西,而通常我们只能专注于一件具体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的事情。
如果妈妈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关注一件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有时候孩子在看动画片或者拼乐高,妈妈这时候的喊叫声可能不足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建议
我也建议家长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再给他打电话。如果孩子专心做某件事,如果不急就等一会儿;如果很急,建议去找孩子,让他暂停。然后我们会弯腰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说,不要“隔三差五空”。
第二种情况
孩子眼中“完全不合理”的称呼
有些妈妈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当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会不时地大声呼唤,听到回应时会更安心。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越频繁,孩子就越容易形成一种印象:妈妈叫我没关系。既不是她想对我说什么,也不是她想让我做什么。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越来越懒的去回应。
这是我们在自闭症孩子的训练中经常提醒家长的。在练习“名对名回应”的时候,每叫一次你的名字,都要给它强化(社交、物质等。)等你的孩子转过身或者有反应之后,而不是只看着你的孩子喊完有反应,就不会有后续了。
而且,我不建议家长让孩子一个人在看不见的地方玩,尤其是幼儿。许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注意到危险。
建议
我的建议是:在家带宝宝不要和家务较劲。最好能省就省,不能简化的就简化。不要追求孩子的衣服一定要手洗,不要追求家里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我和老公可以实现两个人一边工作一边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使用各种工具非常重要:洗碗机、烘干机、吸地板的机器人、拖地的机器人...这些工具将使生活变得更好。个人认为这些花费非常值得。
另外,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赶紧做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先完成重要的过程。比如做辅食,洗切的过程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在前一天晚上完成,放入冰箱,这样第二天中午你实际做的时候会节省时间。
真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建议尽可能让孩子们呆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在厨房门外放一个游戏垫或围栏游戏区。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可以边工作边和孩子说话。
如果大一点的孩子自己玩玩具或者看绘本,他们要么可以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要么在我们不时探查的时候就能被我们看到。
第三种情况
父母一定要正面回应孩子吗?
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的榜样。有些家长因为忙于某些事情,往往不能及时回复孩子。
比如有的家长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孩子跟家长说话,家长要么根本不回应,要么只是“嗯嗯”一声,没有抬头;有的家长忙着手头的工作,孩子在身边喊了很多次,也没有回应。他们要等到孩子喊了才不耐烦地回头。
其实我们并没有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当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去倾听,认真回应。相反,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开心的时候听别人说什么,不开心的时候可以不理会别人说什么。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但是有时候我真的有紧急的工作要马上处理。难道我要放弃工作,什么都不管吗?”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我和我朋友在聊天,我孩子一直烦我。我不能每次都跟着他!”
确实如此。现实生活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完美无缺。孩子们也需要知道,不是每个人的整个宇宙都要围着他转。他有时候需要等待,暂时克制自己的需求。
建议
具体操作我的建议:
1。尽量不要把工作带回家,因为事实上,上班的父母每天晚上睡觉前只花几个小时陪孩子。
2。真的有问题需要紧急加班治疗。提前和孩子说清楚:“妈妈现在要处理一件重要的工作,大概需要10分钟。你可以自己在这里看书或玩玩具吗?这个闹钟响了。如果妈妈不出来,你能提醒她吗?”
平时和孩子好好沟通:当你妈妈在和别人说话,但他想和你妈妈说点什么的时候,请他稍等一下,等妈妈不再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讨论在等待的时候可以玩什么玩具或者看什么绘本。
另外,和孩子讨论两个特别的暗号。一个暗号就是你妈还没说完。如果你的孩子来找你妈妈说话,她妈妈把一个手指放在嘴唇上,她会告诉你的孩子:“妈妈和阿姨还没说完。请再等一会儿。”
另一个暗号是:如果孩子有急事,一定要马上告诉妈妈。孩子可以过来握住妈妈的手腕,意思是“妈妈,我真的有急事,需要现在告诉你”。如果母亲收到这个信号,她应该中断谈话,并立即回应孩子。
第四种情况
亲子关系是基础,倾听尊重感情是桥梁
不止一位家长提到:和孩子讲道理,孩子确实站在那里不动,但是根本不听。“走神去了俄罗斯”。
我也看到过一些家长给我发“和孩子谈话的视频”来咨询。整个“谈”的过程要么是“你不允许………………………………………………………………………………………………………………………………………………………………………………………………………………………………………………/h/]
我明白。事实上,相对于总是抓住孩子痛打一顿的家长来说,试图和孩子讲道理的家长已经尽可能地注意和孩子沟通了。不幸的是,如果这种交流总是单向灌输规则和原则,没有感情的倾听和理解往往会让孩子想要逃避。身体逃不掉怎么办?然后闭上耳朵跑了。
建议
我的建议:解决问题之前,先解决情绪。当我们处于情绪中,或者当我们的孩子处于激烈的情绪中时,彼此都很难倾听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在尝试给孩子讲道理、定规矩之前,不妨先从陪伴、倾听入手,了解孩子的需求,做某件事时倾听他的感受。
同样的,在后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建议用“我”信息,尽量少用“你”信息。比如,不要说“你做的是错的,是对妈妈的不尊重”;不如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很难受”。
当孩子觉得自己在和父母沟通时,可以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会被批评和“戴帽”,也会更愿意和父母沟通。
简而言之,对话和互动是双向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是那么顺利,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很难继续下去,有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孩子的一面,就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也建议家长不妨跳出来,把亲子对作为一个整体,看看之前的互动模式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