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孩子,但我总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有的时候,东西欠缺或者采取的方式不当,对我孩子的教育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我孩子的反感。
之前有媒体做过一个“孩子最不喜欢父母什么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唠叨”排名第一。
孩子最反感的六种唠叨方式:
命令式唠叨
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往往会给孩子直接的指示,敦促他们去完成某件事。但是,如果一个人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起他的心理厌倦和抗拒,使他的行为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每次吃饭前,父母都会唠叨一句“洗完手才能吃饭”。父母的初衷可能是想让孩子知道饭前要洗手,但由于他们不友好的说话方式和反复的唠叨,会让孩子更加反感。
这种命令式的唠叨太简单粗暴了,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父母可以通过改变孩子说话的方式来减少他们的怨恨。比如吃饭前说“你洗手了吗”比“吃饭前洗手了”好多了。
过分关心的唠叨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过度的关心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其实过分关心唠叨无非是打着“关心”的名义做伤害孩子的事情。
这样的唠叨本质上是不信任孩子,他们不认为孩子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久而久之,这种唠叨和不安只会让孩子变得依赖,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反正我爸妈会提醒我,甚至会帮我做,我就不用担心了”。
另外,如果过分在意唠叨,孩子会有一种“习惯性模糊听觉”。他虽然在听,但并不以为然,也没有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
漫不经心的唠叨
父母在所有人或熟人面前抱怨孩子,暴露孩子的隐私,把孩子的趣闻告诉别人,甚至以孩子的趣闻为乐,丝毫不顾忌孩子的委屈和尴尬。
这种唠叨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也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恶意”会慢慢滋养孩子内心的自卑、懦弱,甚至对父母的“仇恨”。
负能量唠叨
很多时候,父母会因为无聊或者孩子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而唠叨发泄自己的负能量情绪。在这种唠叨中,抱怨和指责往往占据多数,真正有用的话却很少。
没有人喜欢生活中的负能量,哪怕是最小的孩子。在长期的负能量唠叨中,每个人都会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尤其是大人,更别说孩子了。
在负能量唠叨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消极悲观。
挑剔的唠叨
著名教育专家关宏宇教授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方法。如果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只会是“家长生气,孩子不服气”,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批评式的唠叨生硬刺耳,结果孩子越批评越瘦,反弹力越大,越对抗。最后父母都累死了,却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其实批评不一定非要义正言辞,也不一定非要为了泄愤而冷嘲热讽,翻旧账,算账。
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挑剔的唠叨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精神伤害。
惯性唠叨
“你是哥哥/姐姐,让哥哥/姐姐走吧”,这是二胎家庭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惯性唠叨。
父母用原来的思维对待孩子,往往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打断孩子。尤其是孩子出了问题或者遇到了麻烦,他听不进去他的解释,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判断自己的对错。
其实,长期的惯性唠叨会让孩子觉得不值得信任,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其次,孩子会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甚至自我封闭,不再与父母交流。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你必须学会“闭嘴”。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事事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出了问题,他们就不停的说教,翻来覆去,就变成唠叨了。但父母的唠叨总是充满了指责、批评、抱怨,有时甚至是挖苦。
没完没了的唠叨只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父母要经常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孩子,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大事小事不要唠唠叨叨,用可以接受的对话引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