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孩子被打了,他们该怎么办?
你跟孩子说忍一忍,是怕孩子成为受气包,经常被欺负;
如果你让孩子还手,那是一方面你打不过别人;另一方面,你又担心孩子以后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养成打架的坏习惯。
在这里,D博士想告诉你,孩子的世界远比大人的简单。
很多时候,孩子打架是一种社交手段,与生活中的暴力相去甚远。
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长一定不能冲动。错误的引导只会给孩子带来麻烦。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理性地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事,启发孩子。如果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们该怎么办?
-1-安抚孩子的情绪
首先,D博士要强调的是,家长看到孩子被打,千万不要反应过度,大声责骂打人者,或者批评孩子打架。
孩子被打,一般会有点情绪化。父母的指责和谩骂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如果孩子以后遇到问题,很可能会选择不告诉父母。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安抚孩子,引导孩子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制他们!
孩子情绪平复后,家长要问清楚孩子被打了哪里,有没有疼痛的感觉?然后帮孩子仔细检查。是否被严重殴打受伤?
如果孩子受伤了,尽快做一些紧急处理。严重的话,马上去医院检查。
父母的关心和爱会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安全感。
-2-了解整个故事
说到为什么打孩子,通常有很多原因,比如:
他和朋友闹矛盾,不小心被朋友打了;
熊海子像个恶霸,故意欺负他;
恶人先告状,其实是他先动手打了别人。
其实孩子被打,不一定是孩子被欺负了。可能是他与人相处的方式有问题。
家长一定要先了解事情的始末,然后再教孩子如何处理这种事情。
记得有一次,D博士的果冻在幼儿园被她的好朋友安安打得通红。
Jelly一回家就一直哭,说安安打她,以后再也不和安安玩了。
D博士当时觉得有点奇怪。安安通常性格很好。他怎么能打人呢?
D博士抱着果冻,安慰她不要哭。
但她还是使劲哭。D医生拿出她最喜欢的棒棒糖给了她。
这个零食,吃完棒棒糖,很快就不哭了。
经过一番沟通,D博士知道发生了什么:
原来,安安新买了一根巴拉拉小魔仙的魔杖,果冻想带过来玩,安安不给她。然后果冻伸手去拿,安安打了她。
D医生告诉杰利,安安打了她。是安安的错;但是她抢了安安的玩具,其实是她的错。
对此,Jelly一言不发,也没有否认。
然后,D博士说,别人的玩具你愿意和你分享就可以玩,不愿意分享就不能抢。既然你这么喜欢魔杖,你可以告诉你妈妈,她会给你买一根的。
Jelly破涕为笑,马上带着D博士去小区附近的玩具店买了一根魔杖。
第二天Jelly又和安安玩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打人的问题了。
所以,D博士希望家长能从孩子挨打的背后,发现孩子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这类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D博士看到果冻脸变红了,就盲目的跟着她去投诉安安,第二天又唆使她去打安安。她很可能就因为这点小事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3-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孩子是故意被欺负的,该怎么办?
是让孩子把能还的一分钱都还上,以牙还牙吗?还是父母上阵,给欺负他的孩子好好上一课?
不!D博士认为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以后如何保护自己,而不是以暴制暴。
如果对方比孩子壮,比孩子高,孩子就以卵击石,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且可能会被坏孩子纠缠,造成后患无穷。
至于父母,不可能一直站在孩子身后保护孩子。孩子总要学会长大,学会保护自己。
对于那些喜欢欺负人的“恶霸”,家长要教育孩子尽量少接触。
如果孩子经常和这些“恶霸”在一起,通常只有两种结局,要么被欺负,要么同流合污。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你惹不起!
D博士觉得避开那些“恶霸”不是懦弱,而是孩子能认人的标志。他能判断谁可以交朋友,谁应该保持距离。
但是如果“恶霸”盯上了孩子,非要欺负他怎么办?
这种情况说明问题严重,需要家长出面协调处理。
但是,D博士要提醒大家的是,绝对不能打那个“恶霸”或者粗暴的要求老师把家长叫过来教训他们。
这样,孩子和“恶霸”就很容易接手这个问题。
D博士在《好母亲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推荐了尹建莉女士的做法。
尹建莉的女儿叫袁媛,班上有个所谓的“差生”孙晓丽,总是欺负袁媛。
老师多次出来协调,都没用。此外,孙晓丽走得太远了。
尹建莉单独约了孙晓丽出来,和他进行了一次友好的交谈,表示相信他不会再欺负渊源了,并送给他一本她和渊源最喜欢的书。
尹建莉的态度感动了孙晓丽。后来他真的没有再欺负圆圆了。
其实D博士认为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使,他的内心有很多善良的部分。只是有些孩子因为家庭问题,缺乏关爱,渐渐变成了“小霸王”。
就像那个孙晓丽,他的父亲在监狱里,他的母亲脾气暴躁,经常打他。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唤起他们内心的善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通过惩罚来强化已经存在的邪念。
D博士有话要说
有时候孩子被打也不是坏事。“咬一口鸿沟,收获智慧”,只有在不断的经历和磨炼中,孩子才会越来越坚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