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会忍不住对孩子说一些“有毒”的话。就是这些不经意的话,在悄悄的摧残着我们的孩子。来看看这些话你都说了没有!
打针一点都不疼
“宝宝最勇敢。打针一点都不疼。”“宝宝是最好的,吃药一点都不苦。”我们经常在孩子要打针吃药的时候这么说。
因为信任我们,孩子们会伸出手或者把药吞下去。可是,当他们交出信任的时候,却发现吃药那么苦,打针那么痛,大人说话都是骗人的!如果你下次再这么说,这孩子就再也不会让步了。
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打针其实有点疼,感觉跟妈妈轻轻捏你一样;喝药有点苦,但是喝了以后就不会再难受了。
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信任是多么的困难,但摧毁它往往只是一瞬间。今天孩子因为吃药相信了你,却被骗了。下次我们说触电危险,孩子就不信了。这将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桌子不好,打他!
当孩子不小心撞到桌子的角落或者其他地方哭闹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心疼的抱起孩子说:“桌子不好,打吧!”就好像他要为孩子出气一样。
你想想,孩子不小心撞到桌角,显然是你自己的原因!当我们告诉孩子“桌子不好,打吧!”有时候,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谁让你不开心了,就要用武力报复别人。同时,你也不必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这么小,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但是家长这么一说,很多孩子马上就不哭了。是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但同时也让他知道,有了爱,他的行为是可以被纵容的。
别告诉你妈!
当老人与父母的教育观发生冲突时,很多爷爷奶奶做的就是瞒着父母,纵容孩子。比如“想看一会儿电视就看一会儿,不要告诉妈妈。”“想要就拿一颗糖,别让你妈妈知道。”“吃点冰淇淋没事,就不告诉你了。”
其实看电视,吃糖吃冰淇淋,只要适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从小就让孩子否定母亲教育的权威,学会当面撒谎,背对背,真的是最大的罪过。
你不听话,我不要你!
“你再不睡觉,妈妈就走了!”“你再不跟你妈走,她就不要你了。”当大人对孩子无能为力的时候,孩子对我们的情感依赖就成了我们让孩子听话的最后砝码。
扪心自问,如果我们爱的人用这样的感情威胁我们,我们一定要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然而,我们却常常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自己想做的和自己爱的人之间选择,强迫他们放弃其中任何一个。真是个混蛋!
西尔斯育儿百科说,教育的唯一标准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你的孩子。积极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强调:“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多疑、敏感,在社会关系中更容易患得患失。不要把孩子对你的爱当作筹码,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调皮行为,让孩子觉得自己随时可能被抛弃。
不吃**阿姨(叔叔)就把你带走!
“你再碰这个玩具,阿姨就来骂人了!”“你不好好吃饭阿姨就把你带走!”成年人很棒。他们成功地利用了孩子们对陌生人的恐惧和焦虑。所以,当我们假设玩具店的售货员、餐厅的服务员会抓小孩的时候,很多小孩都会乖乖就范。
但是,这样跟孩子说,等于告诉他们,这些跟他们没有关系或者甚至不认识他们的人,都是超级大反派!知道鬼大人随便说的这些话会不会在孩子心里埋得很深,撒下很大的阴影!
尊重孩子的前提是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让孩子配得上大人的爱,而不是忙于生活的大人留下的爱。
唯一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就是父母的榜样和孩子心中的爱。利用孩子的恐惧,孩子就能听话。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强者恐吓弱者。
你是最漂亮最帅最聪明的孩子!
“宝贝,你穿这件衣服真好看!”“你这么聪明,一学就能学会!”“我儿子最帅!”当父母给孩子这些赞美时,他们是真心实意的。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价值观,那就是一个人的外貌很重要,你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表和仪容。只要聪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但是长相和智商都是改变不了的。我们更需要提醒和鼓励孩子的是:谢谢你的付出和付出。相信你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完全没关系!
孩子摔坏东西,很多家长都会说“没关系”。但是当一个孩子攻击其他孩子,无故上学迟到,甚至在学校撒谎,我们都可以说“没关系”吗?
不!当一个孩子犯的所有错误都被告知“没关系”时,孩子的内心就会完全肆无忌惮,行为也会缺乏边界感。一句“没关系”只能是我们和孩子在家庭中一个母亲的相互理解。但是孩子进入社会后会发现,母亲的宽容并不代表别人的看法。
我们真的应该早点告诉孩子,早点对社会说,有一些严重的错误,真的是“没有!”
相信我,妈妈是为了你好!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太多的妈妈用上了“相信我,妈妈是为你好!”把孩子放在各种兴趣班的班级里。
其实这句“为你好”的背后,是父母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一些懂事的孩子,被这种情绪绑架,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就失去了真正喜欢的东西。
父母的过度参与,把原本独立的两代人绑在了一起,让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变成了人生的教训。《超越心理学》里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作为父母,你只能做一件事,分享你的人生。
而不是说“相信我,妈妈是为你好!”不如说“试试吧,说不定你会喜欢!”
你说的不对。让你妈妈教你!
孩子在自己搭积木,但是方式总是不对。他妈急急忙忙赶过来说:“你做错了。让他妈教你!”这种情况相当普遍。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育的职责是做一个观察者、守护者和挖掘者,而不是导师。”
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总觉得孩子的很多行为不守规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的行为总是打破我们的思维范式,给我们惊喜!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焦虑和担心。一方面希望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能遵守规则;另一方面,我们希望他们的创造力在艺术表演中爆发。
缺乏边界感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干涉他们怎么玩游戏,长大了又要干涉他们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在我们这一代人有限的世界观里,我们又能从哪里“指导”属于这个世界和未来的孩子们如何过好这一生呢?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哄孩子,吓唬孩子,到干涉孩子,其实,妈妈们都不好过。摸着孩子滚烫的额头,看到孩子上吐下泻,妈妈们的本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打针,吃药,早日好起来。
当妈妈们家里有老有小的夹心饼干,同时还要在职场打拼,要功劳,要马屁精...很难说我们有时候是不是想用陌生人的眼神吓吓孩子,让他们吃东西,走快点。
但那些看似很有效的特效词背后隐藏的,却是一把看不见的尖刀。它切断了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光明的坦途。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切尔西·海斯(ChelseaHays)和莱斯利·卡弗(LeslieCarver)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验证经常被大人欺骗的孩子是否更倾向于歪曲事实。实验结果显示,经常被大人欺骗的孩子,88%都在撒谎。
而那些被父母威胁和抛弃的孩子,长大后依然不完全信任父母,对婚姻的态度也是偏向悲观的。
为人父母有多难。我从来不知道灯光下每个家庭的故事,谁也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
我们不能强行干预,也不能在教育上玩忽职守;不能太亲密太宠溺,不能疏远冷漠无情。我们一直在尝试和改变,学习和成长,希望找到陪伴孩子的最佳角度和方式。为了孩子,我们一直在成为更好父母的路上~
曾经听一位大师说过:
真正优秀的父母,是孩子生命中默默的摆渡人。
在这段旅程中,孩子们陪我们走过了风雨,收获了成长。愿我们捕捉到孩子心中的每一个波浪,愿我们的声音和低语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