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两天和小橙去买学校装备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大学同学老谢。毕业后,我们联系不多。没想到他今年来杭州发展。因为商场离他住的地方不远,老谢坚持要带我去他家喝一杯。
我们一路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他家。敲了半天门,没人应。老谢只好放下手里的东西,从口袋里拿出钥匙,打开了门。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小男孩一丝不苟地玩着手机。手机声音很大,有嘈杂的声音。我不时咯咯地笑,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人进来。
一个老谢叫我放下学习用品。有些生气的叫我儿子小军跟我打招呼,但是我没有听到第一声。一个老谢大声重复了一遍。孩子特别敷衍地叫了一声“叔叔”,说话时眼睛还不忘盯着屏幕。
“小军,别看手机,和弟弟玩。妈妈马上就要下班了,我得赶紧准备晚饭了!”老谢一边说话一边给我倒水。不情愿地,君给手机充了电,然后带着小橙去了自己的房间。
老同学刚见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不管聊什么都会聊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体重,饮食习惯等等。但最让老谢无奈的是,小军的手机瘾太大了。
听他说:小君小时候特别“聪明”。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会趁大人不在,偷偷打开电脑,搜动画片;后来智能手机出来了,都是自学的,玩的比我们好。
一顿苦打,一顿骂,但结束了,孩子该玩还是玩,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瘾。
2。为什么不能阻止孩子玩手机?
家长态度不够坚定
甚至有粉丝说,孩子是被逼着不学习的,现在都不敢尝试了。
当很多方法对很多孩子有用,但只有你的孩子没用的时候,你要从自己考虑。做的还不够吗?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是父母态度不够坚定。
就拿老谢来说吧。他不得不去购物。为了省心,他会把孩子交给“手机带”。他会很幸运:偶尔陪孩子玩玩也没多大关系!孩子的欲望就像胃,越长越大。
父母也是手机控
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父母是他最初的模仿者。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
孩子做作业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你时不时发个音,或者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就笑两声,即使不出声,孩子也可能会好奇你在玩什么,很难真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有些妈妈喜欢用手机看电视剧,每部剧都有几十集。等孩子写完作业过来和你一起看,看着看着就上瘾了。
3。每天玩手机超过1小时有害
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68分钟,患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但往往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玩自己的手机。如果有什么问题,不开心或者面对面的交流,心里想的事情太多就容易抑郁。
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信息量巨大,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学习是一个慢节奏的过程,容易让孩子产生“无心向学”的感觉。每天超过1小时,他们的注意力会落后于同龄人3-4年。
长时间玩手机有以下危害:
1)引发多种眼疾,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上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让孩子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外界交流,沟通能力差。
4)玩手机代替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量减少,进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官体验,容易让孩子分不清幻想和现实。
6)游戏中的打斗和杀戮很容易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暴躁。
4。父母应该怎么做?
明确指出孩子需要纠正的行为
比如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小时。写完作业一定要玩手机。
比起“每天玩手机不能太久”,“每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小时”更容易衡量。明确的目标让孩子更容易操作。
明确说明孩子履行协议能得到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少说“不”,多说“是”。
比如:“约完了就可以去看电影”,而不是说“约完了就不能去看电影”。
虽然两种说法意思相同,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那么他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手机,什么是iPad,因为父母一直在旁边玩,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是什么吸引了父母。然后,他们就以父母为榜样,到处画画,渐渐被里面的新奇吸引。
每当父母在玩电子产品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意愿往往更强。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家长的以身作则尤为重要。
所以,下班回家,家长要放下手机和iPad,陪孩子去玩,去玩。这是戒除毒瘾的理想方法。
用别的东西替换
孩子玩电子产品停不下来的原因是这些电子产品更有趣,电子产品里的内容满足了孩子的一些需求,比如好奇心、成就感、存在感、合作感。
这些需求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要需求,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满足。除了伤害视力、容易沉迷的电子产品,我们需要更多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到户外,一起在家里玩桌游……
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可以让父母感到更轻松,但没有任何好处。
多陪陪孩子是阻止孩子看电视的最好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