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岁嫁给一个49岁的男人,23岁丧偶,一生坎坷。她连书都没读过,却养育了中国最牛逼的大师胡适,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17岁嫁给49岁的男人,23岁丧偶
冯顺弟,一个老气横秋的名字,一眼就知道一个淳朴的老农生了个女儿。我希望上帝照顾另一个儿子传宗接代,但他因培养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师而备受推崇。
冯顺弟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他没有什么特别或非凡之处。他不漂亮,但还过得去。他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门手艺,过着清贫平凡的生活。
17岁,上庄的媒人提前来了。
父母很开心。媒人还没说完,他们脸就黑了:
男子名叫胡川,49岁的老人。就算他老了,也死了两个老婆。他过去结婚是为了填房,他太委屈了,不愿意出钱。
冯顺弟不这么看:
你要多交点彩礼给别人做后妈,以后还能帮上忙。你重建祖屋的愿望总能实现。我听说胡先生也是一个受大家尊敬的好人...
只有那个时代的女人才能这么懂事。毕竟母亲无法掩饰女儿的失落,也无法掩饰自己的脸。她勉强答应了,却给了她一个假生日。
媒人高高兴兴的去了,找村里的算命先生写了个八字。不过算命先生记性很好,一看就知道不对。甚至冯顺弟准确的出生日期也被记住了,这是一段美好的婚姻。父母也要认命,这可能是上天注定的。
就这样,17岁的冯顺弟嫁给了比她大32岁的胡川。
胡川老了,但还不错。也是书香门第。她虽然不是大官,但办事还是可以的。她被称为“三先生”,在当地颇有名气。和她结婚对冯顺弟来说不是损失。
两年后,冯顺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思唯。后来,有人帮助胡俟——只不过把他的名字——胡适——换成了一个合适的词。
就在胡适四岁前,传来了胡川病逝的消息。
当死信回到家时,舜帝正坐在老房子的前厅前的椅子上。听到丈夫去世的消息,读信人向后一靠,连椅子都倒在了房子的门槛上。一屋子的哭声,仿佛天地都在那一刻被掀翻了。
二十三岁的冯顺弟成了寡妇。
作为后妈当家,大女儿比她大七岁,大儿子比她大两岁,双胞胎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只比她小四岁。做一个好家庭不容易。
冯顺弟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胡传死后,胡家还剩下几千两百元的积蓄,可以放在老乡的店里维持生活,勉强能养活自己不至于挨饿受冻。
但偏偏大儿子从小就失去了家庭,抽鸦片,赌博,到处欠烟赌债。每到除夕,家里总有一群讨债的,每人提着灯笼,坐在堂屋里,不给钱不走。
冯顺弟表面上依旧平静,进进出出,做着年夜饭,感谢灶王爷,给孩子们压岁钱,仿佛从来没见过这些人。将近半夜,才请了附近的一家,每个债主给了一点钱,说要把这些债主一个个送回去。
债主走后,大儿子才敢敲门回来。因为是过年,冯顺弟没有骂他,他脸上也没有露出怒色。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
长子不值钱。偏偏大媳妇和儿媳妇脾气都不好,老是唱反调。他们不时拿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来刺激冯顺弟,而冯顺弟对此毫不在意,假装没听见,从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冯顺弟善良大方,但也不是没有原则。对于超出底线的违规行为,冯顺弟一定会反击:
胡适的五叔是个游手好闲的狗,整天游手好闲,赌博抽鸦片。有一次,他在一家烟店诉苦,说胡适的母亲生活不检点,家里有事总是找人帮忙,一定会给他很多好处。
]这话传到了冯顺弟的耳朵里,冯顺弟气得大哭起来。哭过之后,冯顺弟邀请了家里的几个长辈,把胡适的五叔叫来,当面质问他。吴大爷知道自己错了,终于承认错误,当面赔罪。冯顺弟没有放弃。
而胡适也像他的母亲。他对人总是一个谦虚的绅士。即使被敌人嘲笑,他也从不怀恨在心。但在民族大义和自由真理面前,他一点也不会退缩。连蒋介石都敢当面批评他。
胡适自己也坦言,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与他这几天的冷漠有很大关系。
有句话叫三流父母是保姆,二流父母是教练,一流父母是榜样。冯顺弟是胡适最好的榜样和一流的父母。
青年时代的胡适
一个聪明的母亲永远不会当众教训她的孩子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这样回忆他的母亲:
我妈对我最严格。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和严格的父亲。但是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打我。我做错了,她只看着我,看到她严厉的眼神我吓坏了。
如果是小事,冯顺弟第二天会早起。等儿子醒了,好好教育他,让胡适反省自己昨天做错了什么。
大错特错,绝不姑息。晚上安静的时候,关上门。你应该被骂,被罚,被打。
有一次饭后,胡适在门口玩,只穿了一件背心。我姑姑怕他着凉,就拿出一件小衬衫,让他穿上。胡适不肯穿。
阿姨说:“穿上吧,冷。”
胡适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什么(爽)娘!老子不是老子。”
话一出口,冯顺弟就从家里出来了,胡适赶紧穿上衣服。晚上,冯顺弟把胡适叫来,叫他跪在地上,狠狠地惩罚他:“没有老子,你是多么骄傲的事情啊!好说话!”
冯顺弟气得浑身发抖,胡诗泽跪在地上哭着,一边哭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他不知道被什么细菌蹭进去了,然后眼窝病了一年多。所有的医生来了又走,但他们没有好转。
冯顺弟既后悔又焦虑。她一听说眼睛可以用舌头舔,就真的用舌头舔了胡适的眼睛。
教育孩子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大多数家长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孩子大吼大叫,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和排斥感,往往适得其反。
聪明的父母绝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训斥孩子。等孩子情绪稳定了,他们会跟他谈事情之间的认真关系。该骂的骂,该罚的罚。在这一点上,冯顺弟超越了他的大多数父母。
胡适
书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胡川临死前留下遗言:“你只有才华,应该让他读书。”冯顺弟的内心一直承载着这个信念,并且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h/]胡适不到四岁时,就被冯顺弟送去上学。因为年纪还小,要被别人扶起来才能坐在高凳上。一个是很久,因为坐在上面爬不下来。
学校的学费不贵。一年两美元。为了让冯顺弟先生更加照顾他,他给了他6美元,逐年增加,最后一年增加到12美元。由于胡老师的关心,即使年纪小,胡适的功课也不比别人差。
据说胡适身边经常有十几岁的少女来听他讲故事。于是就有了这样神奇的一幕:胡适用他的绩溪话翻译古籍故事,有一群女孩子围着他,一边听他讲故事。
如果就这些,那冯顺弟也没什么特别的。然而,冯顺弟毕竟是冯顺弟。
在胡适留学期间,冯顺弟的病越来越重,重到甚至不能起床,但她从未告诉儿子。
她私下请人在家里拍了一张照片,然后保存下来告诉了家人:
如果我病不起,小心别告诉我儿子。当我还在请人按月写书的时候,就像我在这里的时候。儿子一回国,就成了他的影子。我儿子看到这个影子,就像他看到我一样。
如此深刻,我看完都热泪盈眶。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甚至还向别人借了八十块钱给儿子买了一本书集成。八十大洋是什么概念?
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月薪八元,相当于毛泽东十个月不吃不喝工资的总和。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只要两百块。
冯顺弟把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给他的孩子买书了。
如果冯顺弟像大多数父母一样,把买书的钱全部换成了零食、衣服、鞋子、车子、房子,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一定缺一个名垂青史、影响了历史变迁的世界级大师,但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世界上添了一粒沙子而已。
我们的父母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让孩子出人头地,赢在起跑线,笑在终点。各种培训班,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班,从来不想陪孩子看半个小时的书。这样的家庭怎么培养人才?
对知识的渴望和获取,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在这一点上,这个在冯顺弟连学校都没上过的家伙足以践踏大多数父母。
胡适
冯顺弟四十五岁时,胡适留学归来,在北京大学任教,成为著名的“洋博士”。
第二年,儿媳妇怀孕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冯顺弟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她来说,她一生的使命和期待都结束了。
紧张了几十年,一旦放松,冯顺弟疲惫不堪的身体瞬间就垮了。从发病到死亡,只要十天。胡适还没来得及从北京回来见她最后一面。
后人常常感叹“民国之后无主”。
民国确实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很多大师都出身贫寒。
他们依然能站在中国文化的巅峰,这将是后人所感叹、敬仰和尊敬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后有很多像冯顺弟这样的父母: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同样渴望孩子的成功。但他们不会以父母的权威来滥用孩子的意志。
也许他们没有钱,不能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他们可以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礼物:一条通往知识巅峰的道路。
他们面对生活的艰辛坚强坚韧,对孩子的教育慈爱温柔。他们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
如果说以胡适为代表的大师们是民国时代耀眼的明星空,那就是冯顺弟这样的父母在背后点亮了这些明星。
为此,他们可能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和努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